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承君一诺 必守终生:刘延宝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来源:新华社 2011-09-23 15:33:21

    

    2010年4月3日,刘延宝轻轻抹去烈士墓碑上的灰尘。新华社记者王志摄

    “村里7个池塘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村里的老人对60年前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1948年9月16日,解放济南的战役打响,位于济南市郊的神武村是华东第九纵队解放军部队驻地,也是后方医院所在地。战斗打了十几个日夜,前方浴血奋战,后方积极支援,村里的百姓家家都把门板摘下来,

送到前方,让战士做工事。青壮劳力也组织起来,运送粮食、弹药。家家都住满了伤员,妇女们帮助照顾。

    “因为漂洗血衣、绷带,村里7个池塘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今年87岁的刘增斌老人说。

    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就在这支支前队伍里。1948年9月28日晚,一队解放军官兵抬着5位战场上牺牲的烈士遗体来到神武村,刘修芝和支前队员们含泪将他们安葬在南玉岭山下。

    济南战役结束后,部队撤走了,刘修芝却始终惦记着村南山下那安眠的5位烈士。刘修芝是石匠,他从山上背来石头,凿成石碑,刻上“革命烈士之墓”。

    从此,每逢春节、清明等乡民们祭奠先人的日子,刘修芝都要带上全家人,到烈士墓培土。

    73岁的刘延泉对记者说:“没有人委托过刘修芝一家看护烈士墓,他是自觉自愿,一看这么多年。”

    “只要咱刘家有人,就要有人看好那墓”

    1967年7月,刘修芝在弥留之际,留下了唯一的遗愿:“千万不敢忘了庄南边那几座烈士墓,无论出现什么事,也要保住,好好看管起来……”

    直到长子刘振顺含泪点头,刘修芝才闭上了双眼。

    从此,看墓的接力棒传到了刘振顺手中。

    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里抓阄分地,烈士墓所在的那块地被分给了其他农户。这下,刘振顺急了。从来不求人的他,三番五次去找村干部协商,最终用自家分到的一块良田,换回了有烈士墓的那块薄地。

    很多村民对此不解,问刘振顺:“你这是图啥哩?拿着白面馍馍去换窝头?”

    刘振顺只说:“烈士墓在自家地里,心里踏实。”

    事实上,在村里几次平坟还地以后,刘家的祖坟早已不知所终,连刘修芝老人的坟也说不清具体位置了,逢年过节,刘振顺只能朝着祖坟的方向烧烧纸。“烈士坟不能也找不着了,找不着咋对得起这些烈士,咋对得起他们的后人?”刘振顺对家里人说。

    2000年8月,刘振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把全家人叫到跟前,再次嘱咐:“只要咱刘家有人,就要有人看好那墓。”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王文彬
下一篇:向诚实守信模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