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瞬间诠释生命的永恒:记见义勇为青年刘薇 曾庆香 刘薇(又名非亚)33岁,曾庆香38岁,一位是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女记者,一位是从江西信丰大塘埠镇万星村来京创业的农民,两个风华正茂的生命,虽然素昧平生,却在救助他人的瞬间一同见证了生命的永恒—— 3月9日21时,刘薇加完班驾车回家路上遇到车祸,被路过的曾庆香救了出来。这时,后面另一辆小轿车再次发生车祸。只受了点轻伤 “又有车撞上了,我先去救人!”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却如泰山般沉重。这本是刘薇在被曾庆香救出后给爱人报平安的电话,没想到却成了她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本以为虚惊一场的丈夫赶到车祸现场,得到的却是妻子的噩耗,他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身,不停呼唤着她的名字。 春节长假后,刘薇为赶制节目,一直出差在外,浙江、河南、天津,马不停蹄,未曾休息。刚回北京的第二天,也就是出事当天,她顾不上旅途劳累,又一头扎进机房开始节目的后期制作,一忙又是一天。据《每周质量报告》主编沈伟介绍,刘薇是栏目组唯一一位暗访女记者,主要负责妇女儿童健康相关领域的报道,《瘦身陷阱》、《金丝美容》、《不健康饮酒状况调查》等颇有影响力的节目都是她的代表作。“这个职业风险很大,经常出差加班,刘薇经常加班到凌晨四五点钟,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会起来接着工作。” 刘薇生前用这样的话诠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每一次经历质疑与求证,调查与反调查,其中的艰辛都如同一部部小说;只要能为消费者谋一丝利益,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也心甘。”“她是个很善良的姑娘,她老是跟我说,每做一期节目就是一次积德行善。”和刘薇共事4年的章伟秋回忆道:“我之前也做过暗访女记者,知道其中的难处。刘薇虽然外形瘦小,声音也不大,我却感受到她柔弱但坚定的内心。” “你说都那么晚了,她怎么才下班回家?”刘薇六十多岁的老父老母许久都无法接受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女撒手人寰的事实。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让人不忍,淳朴的老人却还惦记着女儿未竟的事业,“她特别热爱这份工作,每次做节目,都会通知我们的亲朋好友播出时间,让大家给她提意见。前些年还很稚嫩,但她一直努力学习,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了,却没想到……” 同事任永蔚为刘薇撰写的悼念文章中写道:她是一名出色的记者,酷爱这份职业,娇弱的身躯扛起社会的正义与良知;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性,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她的豁达快乐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如阳光一般。在我走近她时我越发坚信“做一名出色的记者首先做一个好人”。 刘薇的事迹令人动容,曾庆香的善良勇敢也使人悲恸惋惜。 这个江西农村的汉子2年前才来到北京,和妹妹、妹夫一起经营马具生意。出事当晚,他正乘坐着妹夫驾驶的车回家。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曾庆香的妹夫刘弟元回忆道:“那晚,我们一路还谈笑着,忽然发现前面出了车祸,哥哥急忙招呼我停车,他说了句‘前面的人肯定受伤了,先救人’,就下车了……一切发生在几分钟内,他就这样去了。”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曾庆香年过七旬的老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10日凌晨3时也告别了人世。“庆香正月十七刚回北京,这才一个星期,实在太突然了!”不光是他的老父亲,曾庆香全家人都因突如其来的噩耗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不善言辞的二哥曾志高说:“我弟打小就顾家。那时我家日子过得很紧巴,有时会断粮。庆香总是让弟弟妹妹多吃,自己从来不争。直到有一天庆香突然晕倒,家人才知道,他碗里只有米汤。”四哥曾铭志一直对曾庆香上学的事念念不忘:“我和庆香一同中考,我考上了师范,他考上了技校。但家里供不起,庆香就主动放弃学业,一个人跑到信丰铁石口矿区去做工。全靠他做苦力赚钱,才让我完成了学业。”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同村62岁的黄永德追忆起曾庆香以往的种种,长叹了一声,落下泪来。“每年雨季,村民出村就要过河,由于河水涨得深,老人孩子过河很危险,只要庆香在家,他就主动去背老人、小孩过河。村里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一到农忙季节,庆香只要看到谁家没有劳动力,都会主动伸手帮一把。” “真是太意外了!”曾与曾庆香同在东莞一家塑胶厂共事的郭伟刚特意赶来为曾庆香送别。“我们打工那会在仓库,最要紧的就是心细,曾大哥很少出错。有时货多,本来不用他卸货,可他看到别人来回进出,就站不住,也跟着干起来。这样的小事,回想起来有太多件了,说也说不完。” 黄永清与曾庆香是发小。他悲痛地说:“前几年,庆香在东莞打工,有点积蓄,就和我商议牵头筹钱为村里修条路,可后来他小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花了好多钱。今年春节,我们又聊到修路的事,他十分愧疚,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还说:‘等我儿子的病治好了,一定把村里的路修起来。’现在,庆香走了,这修路愿望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处在人生美好年华的刘薇和曾庆香,虽然有着不同的感人故事,却同样让人看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诚如网友清风羽对他们的评价:刘薇和曾庆香都是好人,但他们最打动人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们面对危难时对他人施救的一刹那,而是他们生活中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光明日报 记者 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