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调查有4成受访者不敢扶摔倒老人
面对跌倒在地的老人,相信过去绝大多数市民都会赶紧上前施救。然而现在,当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连续出现时,这本不容置疑的选择却被很多人打上一个问号。昨天,本报记者就先后采访到两起类似事件,两名跌伤的老人在冰凉的地面上趴了10多分钟,才分别被路过的民警和赶到现场的120急救人员救起。扶,还是不扶?一时间成为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寻找答案时,
倒在路上的老人已经陷入绝望;扶,还是不扶?对这件事情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看法?请致电82888000说出你的感想。
老人跌倒 扶还是不扶?
“你会不会扶摔倒的老人?”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40名市民,结果基本分成3类,有40%的市民表示不会多管闲事,有30%的市民表示会不假思索地上前救人,还有30%的市民认为他们会上前营救,但是在施救前会选择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防止遇到被诬陷的情况。
四成受访者:不敢扶摔倒老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40%市民表示有老人摔倒了绝对不会去扶。“以前我敢扶,但是现在不敢扶,怕被讹诈。”40岁的秦先生表示,被冤枉的事情太多了,原本是热心地伸手一扶,没准老人的手脚马上就断了,要赔钱怎么办?所以还是不扶的好。“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老人被撞没人管,一名大巴车司机路过好心地扶起她,并将她送往医院,结果反被老人诬赖,幸亏大巴车前面安着监控,把路前面的情况都拍下来了,通过查看监控才真相大白。”陈女士说,在这件事后她认为,在扶老人时还是慎重点比较好。
“我不会贸然上前扶老人,因为我不知道她到底是因为什么摔倒的,有些病是不能随便移动的,所以我选择不扶。”市民刘先生这样说。
三成受访者:会立刻伸出手
有30%的人表示,如果遇到老人摔倒,自己会立刻上前扶起老人。“我相信做好事反被讹诈在社会中毕竟是少数,不能让这少数情况成为漠视生命的借口。”市民徐先生说,只要是对的事情,就应该下定决心去做。
“如果是我或者我的家人摔倒了起不来,而周围人都不管,那心里要有多难受。”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单先生认为,每个人家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将心比心,他会上前去扶起老人。
三成受访者:先“自保”再救人
还有30%的人认为救人可以,但是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上前,而是要做好准备。在青岛大学上学的小林认为,看到老人摔倒后,他会先拍个照片,然后寻找附近的路人一起上前去扶起老人。
市民孙女士则表示,她看到老人摔倒后不会立刻上前扶起老人,但是她会立刻拨打120求救,然后再上前询问老人的状况,等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再离开。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搀扶过路边摔倒的老人,还帮助老人联系了家人。
“彭宇案”引发信任危机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他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但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咬定他是“肇事者”。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2011年8月16日,天津市车主许云鹤自称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这两起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评论,自“彭宇案”后,社会道德滑坡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