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百姓解民忧 服务群众暖民心——四方区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四方区顺民意,解民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探索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的四方模式,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新了社会救助、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建设新模式,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和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关爱父母家家行”金秋助老活动和救助孤儿田玲燕的事迹享誉全国。 社会救助:困有所帮解民难 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是规范低保工作、提高社会救助质量和提升低保困难家庭生活幸福指数的可靠保障。目前,四方全区享受低保户3530户、6834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各种救助金1838.3万元,为城市低保及临时性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四方区先后出台了《四方区申请低保操作规程》、《低保家庭承诺制度》、《关于实施四方区低保家庭分类管理办法》等十六项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和《四方区临时困难救助实施细则》、《四方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救助实施办法》等八项社会救助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低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在全区推行了区、街、居低保三级管理模式,强化了低保工作监督体制建设,有效杜绝了“关系保”、“人情保”和骗保、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为解决低保困难家庭学龄前儿童上不起幼儿园的难题,2011年4月1日,四方区出台了《四方区低保家庭学龄前儿童入园救助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投入60余万元,把全区享受低保家庭的学龄前儿童纳入救助范围。截至上半年共为全区125户低保家庭发放救助金11.25万元。 四方区还注重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通过开展“慈善救助主题月”和“爱心过大年”特色救助活动、建立救助与就业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新模式、深化“四零四率”品牌创建等形式,强化了社会救助效果,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满意率。2011年春节开展的“爱心过大年”活动,为全区低保家庭发放春节补助226万元;为3720户低保家庭每户发放150元爱心券、大米和花生油等,确保每户低保家庭都能过上快乐祥和的春节。2011年有201户享受低保人员通过政府帮助实现再就业。 老有所养:“四个中心”排民忧 四方区打造机构养老“四个中心”的探索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机构养老的整体水平和养老保障能力。目前,全区拥有养老机构35家,千名老人拥有床位率56张,互助养老点507个,老人娱乐场所93个。全区有30000余老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使全区广大老人享受到幸福、健康、温馨的晚年生活。 配餐送餐,老有所养暖民心。四方区发挥餐饮服务优势,打造区域机构养老配餐送餐中心。在七个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了七个助老大食堂。家住南山社区鞍山二路36号的83岁老人于瑞芬,是一位独居老人,自推行配、送餐服务后,该社区年近六旬的李雪雁老人主动当起了志愿者,负责帮其订餐和送餐。四方辖区内有许多于瑞芬这样的老人,都就此解决了就餐难的问题。 职业培训,养老队伍高精尖。四方区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机构养老培训管理中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学培训计划、管理考核制度,对全区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实施全员轮训,发挥康乐为老服务协会行业管理作用,有效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信息采集源,建立区域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库,对全区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推动养老护理队伍 “训、管、用”一体化建设。 康复照料,最是人间重晚晴。四方区发挥医疗保健优势,打造区域机构养老康复照料中心。投入60余万元购置了理疗康复设备,投资25万元配备了全省第一辆多功能无障碍老人专用车,建有60平方米的医疗保健室和2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室,招聘了专业康复师、助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医疗保健协议制度、备案制度、家庭护理制度,面向全区老年人开展康复训练、保健服务、健康巡诊,较好地满足了老年群体健康服务需求。 短期托养,拳拳爱心向耄耋。四方区发挥硬件环境优势,打造区域机构养老短期托养中心。按标准开设了527张床位、建立了“五室一厅”活动场所,投入资金20余万元添置了钢琴、微机等设备,室外建有4700平方米健身场所,配有双位扭腰旋转器等健身器材,院区绿化面积达2400平方米。完善了短期托养老人接管登记、重要事项通报、服务评价、特勤处置等工作制度,推行“微笑服务”,开展“孝星”评选活动,积极推行旅游式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有效地增强了入住老人安享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家住新疆石河子市的刘家斌老伴俩曾来青度假入住四方福彩老年公寓,对公寓提供的优质服务深表感激,并表示有机会一定再来青岛旅游养老。 社区管理:事有所为聚民心 社区工作面向的是居民群众、百姓生活,事无巨细,也是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民心工程,四方区注重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注重抓基层、打基础,重点打造“四队伍、六到位、八服务”社区管理新格局,有力的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了百姓生活。 “四队伍”奠定基础:队伍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人才基础,四方区把抓好社区“党员队伍、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建设放在社区工作的首位,打造了过硬的社区为民服务主体。社区设立了党员服务站,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 200多支,注册社区志愿者达5.3万余人,发展社情民意信息员2600余人,在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居民困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4月,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楼组长在走访中发现一居民因家庭矛盾准备打开家中煤气自杀,便在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社区紧急联系公安消防部门赶到现场,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六到位”做好管理:社区是城市的社会细胞,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四方区社区管理的“六个到位”即:基本情况掌握到位、困难人员帮扶到位、特殊群体走访到位、突发事件处置到位、邻里纠纷化解到位、安全隐患防控到位,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近年来,四方区制定了《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社区“和事佬协会”,实施“邻里守望”工程,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困为内容的“六助”活动,推行失业人员、空巢老人、刑释解教人员、困难群众家庭、服刑人员及家属等重点特殊群体“五个必访”制度,强化了基层政权建设,为居民创造了安定祥和的居住环境。2011年, “六助”活动投入2200余万元,走访重点特殊群体3万余人次,化解基层矛盾2000多起。 “八服务”温暖民心:四方区始终坚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强化“八项服务”上下功夫,即强化便民利民、社区信息化、卫生、文化、计划生育、就业、救助、精神文明服务,积极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二级联动”服务机制,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化服务系统,打造“事不出居”社区服务品牌,创建15分钟卫生服务圈,举办“邻居节”、“市民读书节”等活动,使社区真正成为了居民群众温馨的港湾、幸福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