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梁晓声:对现在不满就想回到过去的话是二百五

来源:新华网 2011-09-16 14:44:32

    Q:这件事情可能也凸显了您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被动的局面。

    A:我觉得这件事情反映了人与人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些形态。这件“小事”检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他们在网上把我营造成懦弱抑或是其他的形象,都让它见鬼去吧,我不怕这个。我提过的意见,他们提过吗?我进行过的一些批评和批判,他们做了吗?但是无论我对现实做了何种批判,都不意味着我认为80年代以前的中国反而更好。

    我曾经还写过一段话,但因为觉得太过于严厉,没有发出来。我写的是:如果我的学生卷入今天的极左思潮,我将和他结束师生关系;如果是我的朋友,我将与他结束我们之间的友谊;如果是同事的话,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是爱人的话,我将收回我之所爱。我不能忍受的是,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说出“还不如回到那个时代”这种话。

    Q:您如此痛恨极左思潮,可能会被人看成极右的一份子吧?

    A:我不觉得。如果说从前的我对中国是悲观的话,今天的我对中国是乐观的。我们一方面看到网络上这种郁闷和愤懑在增长,而在这种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理性的声音也得到了成长。以前我们叫“老百姓”,现在我们是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这都是进步。这种公民意识迫使各级政府改变从前的思维方式,从不情愿的顺应到习惯性的适应,这两个状态在对冲中不是相互消减的,而是共同上升的。

    对今天不满,就去改造它

    Q:您说自己最悲观的时候是80年代以前?

    A: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极度悲观的,粉碎“四人帮”如果晚两年的话,我估计也会撑不下去的。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以前那种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的?

    A:在网络产生之后,我才渐渐乐观起来。准确地说,是从2000年以后。我不用上网,看电视就能知道网络的力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会引用网络上的东西,我虽然对很多网上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我非常肯定它的力量。

    Q:有一点很令人困惑,就是很多人在文革中是一副面孔,但文革一结束就能立刻切换到另外一幅面孔去。

    A:这个问题很深刻。《巴黎圣母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当敲钟人伽西莫多在广场上被鞭笞的时候,是跟他同样最底层的那些人在围观,在欢呼。看客不只在鲁迅的笔下存活,在雨果笔下的巴黎也是这样,这是共通的。这个甚至是人类的现象,只不过有些国家的公民从这种现象中上升出来,有些国家的公民还没有从这种现象中上升出来。

    ……任何事情都要用最基本的人性常识去判断,现代社会最可怕的观点是“反正没发生在我身上”。你们说从前很不好,但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你们说今天比以前进步了,但是我觉得今天不好。如果一个人是这样的话,这个国家该怎么办。现在的这种回潮似乎越来越强势。

    Q:文革回潮的一个现实背景是人们对现状的不满。

    A:对现在不满就想回到过去的话,那就是二百五,过去难道不比现在更苦吗?对今天不满的话,就去改造今天,而不能是回到过去。

    Q:还有另外一种思潮,是希望中国完全西化,您对此是什么态度?

    A:这里涉及我们国民的思维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以前一个农民辛苦干一年的话,也只不过几十元,最多一百来元,他会说“我很穷,但是别人很惨”。“很穷”对“很惨”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心理优势。我们这个民族缺少忏悔的意识,文革之后,我们能举出的忏悔的例子,也不过那区区几个而已。相当一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我当初参与把别人打成反革命,都是对的;错的只不过是,我也被打成了反革命。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克服这一点的话,什么民主都不要谈了。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刀搁在脖子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去说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平等都是虚伪的。

    我们不能那么健忘

    Q:为什么后来您放弃对知青题材作品的创作?

    A:我并没有放弃,最近的两部电视剧都是这一题材的,一共创造了四五年的时间。一部已经拍完了,一部即将开机。这两部电视剧分别是《返城年代》和《知青》。

    Q:有人说您在写作上有几个转型阶段,从早期的知青题材,到后来的都市题材,再到现在的学术思想方面。您认为自己存在这样一个转型吗?

    A:刚才说的那些东西,用小说表现起来太复杂,这也是鲁迅为什么写那么多杂文的原因。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同时也有着不同的责任,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作家以同样的方式说同样的话。

    Q:现在创作知青题材的电视剧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A:我自己本身对知青题材没有很持续的热望,但是知青的十年和文革的十年是重叠的,通过这个题材可以带出那个年代的一些状况。我们的文艺不表现这些的话,就会使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从前是什么样子的。当一个人跟你说从前好,你能反驳他吗?你不但没有经历过,甚至都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当你对现代的社会有情绪的时候,很可能就跟着别人说从前好了。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个时代,我们不去说,谁去说?那个时代不是理想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要做这个事情。我们不能那么健忘,我们说别人健忘的时候,说别人不以史为鉴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Q:您依然在保持着一种愤怒,一种表达意见的冲动。

    A:其实我不这样觉得。如果你们不来,我可能也不会激动。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徐悲鸿油画拍出7280万天价 被指学生习作(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