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频截图:郑州49天建成桥石柱头用胶水粘 路人一碰就会掉 “耗资3000多万元,仅用49天就建成通车,不到两年桥面两侧80个石栏杆掉了26个,严重威胁过往行人安全!”近日有网友爆料,河南郑州郑东新区农业东路与如意西路交叉口东侧的夏意桥桥梁上的桥柱和柱头之间竟然是用胶水粘连而成,只要稍一用力推动,这些数十斤重的石柱头就会掉下来。 针对此事,记者前往事发地点实地探访。 焦点一:“石柱头”缘何屡屡脱落? 【回应】 石材加工工艺缺陷是脱落主因,石材胶粘接属常规做法 日前,记者来到事发地点,只见施工单位正在施工。夏意桥的设计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为河南省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洛阳智达监理公司。2010年12月,郑东新区市政部门正式接管,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养。建成使用不到两年,缘何成这样?记者来到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了解情况。 郑东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接到网友反映后,郑东新区建设、市政和夏意桥施工单位等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了查看,目前得出“石柱头”脱落的主要原因为石材加工工艺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主要起到装饰作用的“石柱头”与石柱本身并非一体雕制而成。“石柱头”与栏杆石柱之间的固定凹槽太浅。高32厘米、重约10公斤的“石柱头”仅由1厘米深的凹槽辅以两片2厘米高的钢片嵌入石材用水泥进行固定,根基不牢,遭遇侧向强外力可导致松动脱落。另外,后期管养单位在修补时简单采用石材胶粘补固定的办法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人为破坏等,最终导致了“石柱头”松动脱落,对大桥主体结构没有影响。 桥梁专家、原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余钟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桥面的花岗岩铺装、桥体花岗岩栏杆的柱头装饰都属于后期装修施工。而用石材胶粘接是花岗岩石材相连接的一种常规做法,在桥梁花岗岩装饰、装修上应用广泛,它的功效不同于普通胶水。 焦点二:建设工期49天? 【回应】 “49天”非建桥工期,桥梁建设工期4年8个月 有网友质疑:“夏意桥只用短短的49天就实现了竣工通车,曾创造了郑东新区建设史上的新纪录,速度快得惊人。” 据记者了解,夏意桥总长350米、宽50米。针对此前媒体报道,记者在郑东新区管委会官方网站上找到了日期显示为2010年1月28日所发的“郑东新区2009年大事记”原文:9月30日,“121工程”竣工通车,即农业东路、夏意桥、秋意桥通车,如意河北段开挖完成,起步区所有河渠工程全部完工,郑汴路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副市长兼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哲和全体班子成员出席了庆典仪式。这标志着横贯郑东新区的农业东路全线通车,49天的建设工期也创造了郑东新区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从原文看,49天工期的表述并不是单指夏意桥的竣工通车。 郑东新区建设环保局副局长王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夏意桥49天建设工期”的说法并不准确。夏意桥2005年1月开工建设,2007年10月主体完工,2009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4年8个月。 原夏意桥项目的施工方、河南省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苏富金向记者表示,所谓的“49天建设工期”指的是农业东路390多米因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未拆迁导致农业东路无法贯通,在该校爆破拆迁后,用49天将该段道路修通投用的工期,而非桥梁建设工期。“那么短时间修一座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整个工程持续好几年。”曾参与施工的吴德睿说。 市民王桂清是最早入住郑东新区联盟新城的居民,他告诉记者,以前东区入住的人相对少些,自己平时也路过此处,由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迟迟未能搬迁,整个农业东路在这里发生了“肠梗阻”,位于此地的夏意桥早已修好,但只能是“摆设”,闲置了好几年,具体日期自己虽没有关注,不过49天的说法根本不可信。 焦点三:不是原施工方维修吗? 【回应】 维修者就是施工方,修复工作现已完成 网文中称:“维修施工的,并非夏意桥的原始建设单位工人。这样的处理怎能服众?谁的问题就要追究谁的责任。” 记者在施工现场见到了原夏意桥项目的施工方项目经理苏富金,据其介绍,他们就是原施工方河南省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具体修复措施主要包括对技术工艺进行全面改进,对全部柱头采用新工艺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工艺是在每一个柱头和栏杆柱身上加钻多个深10厘米,直径2厘米的孔,并在孔内注入结构胶,再将直径1.8厘米的螺纹钢插入柱头和柱身,通过钢筋和结构胶的共同作用将柱头和柱身连成牢固的整体。 截至9月7日,夏意桥的修复工作已全部完成。不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桥的后期装修施工上确有瑕疵,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管养力度,加强市政巡护,减少人为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