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开海,市民尝鲜 市民尝到第一鲜 据田横镇政府粗略统计,昨天一天,全镇500多条渔船捕回海鲜10万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批海鲜基本上都被小商贩运到当地的海鲜市场,还有一部分直接进了酒店。昨晚,市民就品尝到了今年开海后的“第一鲜”。 渔船变大了 海鲜变小了 “俺年轻的时候,海里的东西可多了。”即墨田横镇黄龙庄59岁的渔民刘忠义提起出海 20年前 海边撒一网就有收获 “棒打野鸡,瓢舀油。”刘忠义告诉记者,20年前,这句谚语曾在当地渔民中十分流行,意思是形容当时海鲜多得好比油,大家都用瓢舀着吃,不像现在海鲜少了,大家都不舍得吃。当时渔村里的渔船虽然比现在多,但全部是一些小型渔船,一个村里没有一条超过15马力的渔船。他家就有一条不上级别的小船,每天驾着小船在海边撒网捕鱼,基本不远航,一次出海不过一两个小时,而那时根本没有拉底网的技术,一网下去就能打回数十公斤或上百斤的海鲜。那时捕捞不为卖钱,家里没有海鲜了,他才出去撒上一网,一网就能让全家吃上几天。有时候,许多海鲜打上来吃不完就丢掉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太可惜了。 20年后 大船多了海鲜变少了 “现在什么捕捞技术都有了,所以海里的鱼就越来越少。”刘忠义告诉记者,以前许多八带、虾虎等海鲜打上来后,因为销不出去,渔民也吃不了,都丢在了海边。他记得10年前,他们这里才开始有了拖底网,这个技术一推开,海里的大大小小鱼虾全被捕捞上来,有些鱼类刚刚出生就进了网底。年年如此拖网捕捞,这海里的鱼虾年年都长不大。好在这几年有了禁渔期,对海里的生物恢复很有好处。 “除了过度捕捞,偷挖海沙、填海造地以及沿海的工业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54岁的黄岛渔民薛光山说,20多年前,他一网下去就是两三筐牙鲆鱼,现在一年也网不到一条,现在像逛鱼、偏口鱼都已经很少见了,更不用说几斤、十几斤重的大鱼,现在全是些小鱼,只能统称为杂鱼。“为了省人工,俺还将80马力的渔船换成了12马力的小渔船。”薛光山说,小渔船可以少雇两个人,即使出海捞不着值钱的海货,至少也不会赔大本。(刘海龙 康晓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