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岛城医院接诊3例“蜱虫病”,其中一名84岁的患者昨天上午已经康复出院。记者昨日从八医、传染病医院等医院了解到,从5月下旬起,我市累计接诊百余例蜱虫咬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3名患者均未及时就医,而发现蜱虫叮咬后及时就医治疗的患者中,目前均未出现高烧、血小板急剧减少的并发症。专家介绍,因蜱虫叮咬而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经被卫生部认定按照乙类传染病的上报模式直报卫 蜱虫叮咬后高烧难退 “我们接诊了两例蜱虫病,症状很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烧数天不退、恶心、呕吐、血小板急剧下降,尿液中还检测出蛋白质,但好在病人都没有出血症状。”八医皮肤科主任王德旭说,门诊上已经接诊99例蜱虫咬伤患者,其中两例出现了并发症,怀疑与蜱虫有关,并立即填写了“传染病报告卡”,血样也已经送到市疾控中心做检测,但一直没有收到检测结果。 王德旭告诉记者,8月16日就诊的崂山区居民段先生,今年41岁,8月10日被蜱虫咬伤腰部,两天后开始发烧。另一名是即墨居民王女士,今年84岁,也是8月10日被蜱虫咬伤,3天后开始发烧。据介绍,两名患者的检查结果存在很大的共性,首先是高烧数天不退,最高烧到了39℃,同时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症状,查尿发现了蛋白尿,查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急剧下降,淋巴细胞却大幅度升高,说明有严重的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细菌感染。两名患者在检查后,转诊到定点医院治疗。 蜱虫病已发现3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市传染病医院肝病四区,发现住院的蜱虫病患者有两人,除了王女士外,还有一名是64岁的张女士,她家住崂山区,到海慈医院就医时出现的症状与另两名“蜱虫病”患者几乎一模一样,肝功和肾功能都受到了影响。“症状很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但她却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被蜱虫咬过,但从症状上分析,必须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来治疗。”传染病医院肝病四区主任范天利表示,患者张女士的病情比较重,食欲很差,其他检查结果都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吻合。 范天利告诉记者,最早的一名病人已经基本康复出院,而且不再有传染性,其住院治疗的时间为7天。 百余病人未出现并发症 记者昨日从各大医院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接诊了130余例蜱虫咬伤患者,但出现并发症的只有这3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蜱虫叮咬后都没有及时就医。”王德旭主任分析说,凡是到医院检查的,医生首先会挑开叮咬处,取出蜱虫残留在皮肉内的“口器”,上面有倒刺和细菌病毒,还能分泌毒液。之后会给病人开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针对蜱虫可能携带的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记者 陈珂 摄影报道) 早报提醒 多数是在山上被咬伤 王德旭主任分析说,从患者被咬伤的区域来看,绝大多数患者是上山游玩或干活时被咬伤,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仅3岁。此外还有少部分患者是在草地被咬伤,或者被宠物身上携带的蜱虫咬伤。被蜱虫咬伤后,患者多数自行处理,导致“口器”留在皮肉中,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量病毒进入体内。 王主任说,蜱虫体型很小,一般只有8毫米长,最大的略微超过1厘米,而“口器”仅有1毫米长,残留在皮肉中用肉眼很难看清楚。“蜱虫活跃期是在4-10月。”专家提醒说,这期间市民上山或到草地上游玩,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扎紧袖口、领口和腰部的衣服,最好别在野外过夜,如果已经被叮咬过,务必在发烧的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并说明情况,便于医生做有针对性的检查。 患者血液有传染性 近日,卫生部首次披露,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