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3日,记者来到成都市新都区新兴社区,调查这个新小区如何由管理混乱、生活无序,到井井有条、配套齐全,走进那里下岗职工的生活,听他们讲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再到“组织人”的幸福嬗变。 “范主任,廉租房的申请表填好了。无论办不办得下来,我都很感激!”这两天,成都市新都区庆光八分厂生活区居民张俊花找到新都区新兴社区居委会筹委会主任范广成,希望能帮其办理廉租房手续。而就在8个月 2010年11月,新都区打破地域区划限制,将两个社区的3个破产国企职工居住小区,整合成立新兴社区,纳入统一管理,在成都市率先探索突破地域区划成立新社区、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的新路子。 从“单位人”到“社会人” 三小区居民生活一度陷入无序 2003至2005年,成都市属3家驻新都国有企业红光七分厂、庆光八分厂、268厂先后宣布破产,像张俊花一样的3700多户、1万多名职工下岗,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分散居住在相距三四公里的3个生活小区内。 企业破产后,新都区将3个生活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归入新都镇湖滨路社区和五四社区。但因企业改制,一些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遗留问题没得到完全解决,居民生活一时陷入无序状态。 一些职工对小区内公共道路、卫生、绿化、照明等涉及的公摊费用难以接受,对缴纳物管费不理解;一些职工因企业破产清算时未办妥集资建房的房产证、土地证,拒交能源和物管费;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差、管理混乱,百姓怨言大。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新都区委政法委等区、镇部门对3个小区深入调研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炉:打破3个生活区的区域限制,成立一个新社区。 2010年11月,新都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成立新社区的决议,将新社区暂命名为“新兴社区”,并将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区、镇两级分别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新都镇选派有着10多年社区工作经历的范广成担任新兴社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同时,采取公开推荐的形式,在3个生活区内各推荐两名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通过镇党委政府的考察后充实到筹委会。7个人组成的筹委会,使刚成立的新兴社区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从“社会人”到“社区人” 健全社区功能为民办事 盛夏的红光七分厂生活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树下石桌旁,扇着蒲扇拉着家常。 而在8个月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临时摊点叫卖声不绝于耳,垃圾长期无人清理,杂草长到齐腰高,空气中还混合着动物粪便、垃圾发霉的味道…… 从1993年开始就在新都镇毗桥村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范广成,基层管理经验丰富。让社区大变样,范广成决定从环境整治开始。 雇车、找清洁工、锄草……说干就干。“原来准备拉20车就行了,但最后整整拉了100车垃圾出去。”范广成说。 “从‘社会人’到‘社区人’,人们的思维习惯开始变化。”原庆光八分厂职工刘向东说。长期在国企工作的刘向东明显感到,新小区成立后,人们慢慢开始关心小区的公共事务了,更多的人表达出了对公共服务的渴求。 完善公共基础服务,也是筹委会工作的重点。半年多来,区、镇、社区3级联动,筹集48万余元对各小区损坏严重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维护,保障了社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从“社区人”到“组织人” 党政主导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我的党费该交到哪里?”7月1日,家住庆光八分厂生活区409幢的老党员郭凤云找到筹委会,准备交党费。“第二次找到党组织了!”郭凤云说。 因企业破产改制,党员们的党组织关系等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兼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范广成意识到,应该第一时间将党组织的力量发挥出来,主导社区管理和服务。 范广成的想法得到筹委会委员们的一致同意。在建党90周年前夕,社区党总支特地通知3个生活区的党员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统计发现,3个生活小区共有党员1424名,但差不多已有8年没有过组织生活了。 “座谈会的到会情况让我们感到很意外。”筹委会委员欧阳小煊说,“原本估计最多有几十名党员来参加,结果来了200多人。”除在社区成立党总支外,3个生活小区分别设立了党支部,由本厂推荐的筹委会委员任支部书记。 在社区成立之初,新都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刚强就表示,党员干部应增强责任意识,理顺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机制,帮助新成立的社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半年多来,新兴社区筹委会分工负责、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环境综合整治、小区治安和卫生宣传等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了。 据范广成介绍,下一步,新兴社区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尽快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推选群众公认、热心公共事业的人进入居委会。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党总支和3个支部建设。三是加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快建设规范的文化室、图书室、就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社区服务站。 今年春节期间,新兴社区举办了几次文艺活动。对于七八年都没有集体活动的小区住户来说,崭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