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报讯 家住鲁信长春花园的李元,每天早上10点准时会到楼下的小店里,取回一瓶牛奶。500ML的牛奶标价10元,但却仍让她“乐此不疲”。因为4个小时前,这瓶牛奶还在胶州的一家牧场的采奶间,到李元手里的时候,真可谓冒着新鲜的“热气”。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与传统的奶制品相比,眼下这种打着 “有机”、“新鲜”的牛奶正式抢占高端牛奶市场,虽然价格比传统牛奶高出20%-30%,但仍吸引了不少“有机一族 市民反映: 鲜奶站悄然进小区 一个小木箱,每天早上定时有人来送一包奶,很多订奶的市民对这一场景并不陌生。但去年开始,李元就发现,在小区里多出了一个小店,叫做“鲜奶站”,专门供应瓶装的新鲜牛奶和酸奶。李元一家都有早上喝牛奶的习惯,但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一家人就谈“奶”色变,“以前是喝袋装的牛奶,但长达45天的保质期,谁都知道里面放了防腐剂或者添加剂。”直到小区里出现了这个鲜奶站。 据介绍,鲜奶站里出售的新鲜牛奶全部是当天来自胶州一家牧场,当天运来当天卖光,打的是“有机鲜奶”的概念。“刚开始我们还不相信,有一次去胶州特意去这个牧场参观,这才放心。”李元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鲜奶站悄然在岛城部分高档小区进行了布局,除了鲁信长春,在颐中高山以及东海路海信广场附近都有布点。在一家鲜奶站,记者看到500ML的鲜牛奶标价10元,100ML的酸奶卖4元,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能高出20%-30%左右。 商家透露: 年内计划多开20家 这种牛奶真的是新鲜的吗?从生产到卖到市民手中是怎样一个过程?消毒环节都可靠吗?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联系到牧场的负责人郭先生。他介绍说,鲜奶站销售的全部是来自牧场的有机牛奶,每天早上采奶,经过密封制冷,然后马上在2℃-4℃的制冷罐内运输到青岛市内的各个鲜奶站,进行巴氏消毒。 “在国外,喝生鲜牛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除了部分客户的特殊需求,我们一律将牛奶进行巴氏消毒。”郭先生带领记者看了下整个巴氏消毒过程,在特定容器中将牛奶加热到70℃左右,保温15-16秒,基本就结束了。 “如果真的是牧场直接出来的鲜奶,那肯定还不错。”市民丛先生表示,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吃喝都绷起了根弦儿,货真价实的鲜奶他会考虑购买。但也有人认为“有机”只是商家炒作的噱头,如果不亲眼看到整个牛奶的生产过程,不会轻易为“有机”鲜奶买单。 工商说法: 销售需持证经营 一方面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袋装牛奶盘踞市场,另一方面本土的琴牌、迎春乐等奶制品牌争抢蛋糕,这种有机新鲜牛奶的出现,无疑是试图在奶业市场多分得 “一杯羹”。 “乳制品行业的认证标准非常严格。”迎春乐奶业的一位人士表示,“正是由于生产要求严格,所以新的乳制品标准出台后,能有40%的奶制品生产商都遭到了淘汰。”言外之意,他对这种号称 “新鲜”“有机”的鲜牛奶保持怀疑。 记者随后从青岛市工商部门了解到,奶制品的经营有较严格的审批流程,需要先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再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方可销售经营。“像这样的鲜奶站性质,应该属于食品的分装资质,对经营场所、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都必须达到标准。”食品监管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说。(记者 崔菁菁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