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价蹦高,青岛果农忙弯腰却不挣钱
葡萄价蹦高,青岛果农忙弯腰却不挣钱
葡萄价蹦高,青岛果农忙弯腰却不挣钱
眼看着最近3年葡萄的价格翻着番地涨,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果农刘元九是打心眼里的高兴,可翻翻自己家的生活账本,每亩地多赚的500元葡萄钱却怎么也让他笑不出来——帮儿子还买房欠下的债,再给刚出生8个月的小孙女买上几桶奶粉,5亩地里赚回的葡萄钱就显得不够花,再加上肥料、农药、灌溉、人工费也在上涨,刘元九反而开始有些发愁。“葡萄价噌噌地涨,可比不上其他东西涨得快啊。”为了支援儿子,今年58岁的老刘决定管理葡萄时不再雇佣人力,生活上再节约一点。
【高兴】
葡萄价三年涨了一倍
“买猪肉两斤花28元,家里来客人买两瓶二锅头花15元,坐车去市内买农药车费20元,买了两袋食盐花费2.2元。”昨天下午,刘元九趴在庭院东侧一间自己的“书房”里,将前天落下的账目,一笔笔写到本子上。看看这两年的账本,刘元九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葡萄涨价了,咱的钱包鼓了。”
对于刘元九所说的变化,记者从他三年前记录账本上得到了印证。“2008年玫瑰香葡萄每斤2.5元,每亩3000斤收入7500元,‘北醇’酿酒用葡萄每斤1.5元,每亩3000斤收入4500元。去年玫瑰香葡萄每斤4元,3000斤收入12000元,‘北醇’葡萄每斤2.7元,每亩3000斤收入8100元。”刘元九的账本显示,去年和2008年相比,如果不算各种成本,他家种葡萄收入翻了近一番。
【无奈】
种植成本也接连翻番
“葡萄价是连年涨,可农药、化肥、灌溉、人工也涨得很快。”看着账本中葡萄价格在噌噌地涨,赚的钱也在不断增加,可再瞧瞧账本上罗列出的各种管理费用,刘元九怎么也高兴不起来。“2008年5月份,果园追施氰氨化肥5袋,每袋80元,2009年氰氨化肥每袋110元,去年每袋氰氨化肥200元。”看着账本上记录支出的化肥费用越来越高,记者明白了刘元九苦恼的原因。
“不仅仅是化肥,其它涨得也很邪乎。”刘元九告诉记者,2008年,一瓶用在葡萄种植上的农药“菌特灵”每瓶3元钱,现在每瓶价格已经涨了两倍。2008年,0#柴油5元多每升,去年柴油价格已经接近7元每升。人工费当初每人每天不到20元,去年竟到了一人80元每天,今年人工高得更是离谱,已经达到每人每天100元。刘元九总体计算了一下,2008年,每亩葡萄总种植成本在4000多元,去年每亩葡萄的种植成本却高达8000多元。
【算账】
算来算去没赚着钱
从2008年到现在,刘元九在种葡萄中发现,尽管自家种植的葡萄价在涨,但细算下来加上各种管理费用他却没有挣着钱。“以前葡萄卖不了多贵,可种葡萄花的钱也少,所以还是有钱赚。现在葡萄价格涨了,可各种费用翻番地涨,算来算去根本就赚不着钱。”刘元九继续给记者算账,2008年一斤品质好的玫瑰香葡萄,市场价每斤2元到2.5元,那时候化肥每袋80元,按每亩收获3000斤葡萄和每亩使用3袋化费计算,除去各种费用一季葡萄下来一亩地能赚4500元,凭着家里的5亩葡萄,每年他都能攒下一万多元。
而去年每斤葡萄能卖到4元到4.5元钱,一亩地能收入12000多元。可受物价上涨影响,一亩地所需农药、化费和灌溉就占去了5000多元,按人工每天80到100元价格计算,恐怕在整个葡萄种植期间,仅这项费用又要增加2000多元。除去各种费用,一亩葡萄能赚5000元,比起3年前还多赚了。“但现在各种生活用品都在涨钱,算来算去我还真没发现钱多挣在哪里。面上看起来是赚钱了,我也没乱花,可就是没攒下钱。”刘元九说。
【现状】
帮儿子供房养孙女
刘元九说,儿子目前在青岛工作并且在市区买房结婚。两年前,儿子又在平度市内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加上去年年底孙女出生,让他家的生活开始有些 “打不开点”。“买房子外面还欠着债,现在小孙女吃一桶奶粉就要200多元,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作为老的我得帮衬着点啊。”刘元九说,家里就靠种葡萄赚钱,算来算去都是笔固定的收入,在想不到其他赚钱的办法之前,自己和老伴已经开始更节省一些,想要帮孩子减轻点负担。
【应对】
降低人工成本不雇人
抛开种葡萄不说,翻看刘元九的账本记者发现,在3年前五花猪肉每斤价格在4.7元到5.5元左右,鸡蛋每斤价格2.2元到2.5元之间,而目前猪肉价格与3年前相比上涨了两倍多,鸡蛋价格也上涨了近两倍。说到刘元九最关心的葡萄上,农药、化肥和人工上涨幅度也都很大,短短三年竟然上涨了一倍。在刘元九前年和去年账本中,农药和化肥仍然在大幅度地上升。
刘元九说,受去年干旱和冻害的影响,今年他家的葡萄树冻死了不少。从今年开始,针对实际情况,他决定不再雇人干活,还准备将3亩酿酒用的“北醇”葡萄全部砍掉,重新栽种一些更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北醇不赚钱啊,要不就都换成玫瑰香,要不就干脆种点别的。”刘元九说,物价上涨太快了,他不得不另想办法多赚钱,这葡萄真有点种不起了。记者牟成梓 摄影报道
结束语
跑赢CPI先管好自家账本
物价上涨,CPI指数增高,当去市场买菜的大妈再次捂紧钱袋子、小白领不敢随意跳槽时,不少人都想在收入上跑赢CPI。可事实上并非人人都是刘翔,能在跨栏的同时,用超高的收入,轻松越过正在上涨的物价指数。虽然理财之风愈来愈盛,可并非人人都是理财专家,在成为民间股神之前,想要用工资收入跑赢CPI,不如先管理好自家的生活账本,管理好花出去的每一分钱。
几天时间里,早报带您看了4家风格不同的生活账本,在面对上涨的物价时,这4家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收入与支出之间腾挪闪躲。虽然生活越来越好,可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既然一时间无法赚到更多的钱,那就先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个明智的消费者,以最小的消费代价,换来最大的消费收益。(记者 段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