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中国物价新高点遭遇危机新考验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2011-08-10 11:34:21

    在国际市场剧烈动荡中,中国9日公布了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等经济数据。6.5%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创37个月来新高。

    其中食品类价格依然领涨CPI,7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

0.34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虽然期待中的CPI6月“见顶”并未出现,但市场普遍认为7月涨幅也在预期范围内。人们更加关心,美国主权信用降级等带来的全球市场动荡,将会对中国物价乃至宏观经济形势产生怎样影响。

    利空猪肉价暴涨56.7%成最大推手

    “当前价格水平仍处高位,不过7月份的涨幅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其中,猪肉价格上涨较快,继续成为CPI的推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7月份6.5个百分点的CPI同比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占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为CPI“贡献”约1.46个百分点。“肉价最近好像稳了些,可鸡蛋价格又涨上去了,这样下去可吃不消。”安徽省合肥市芙蓉社区的王惠梅大妈觉得如今的菜篮子越来越“沉”了。降了猪肉价格对CPI的明显拉动外,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CPI的上涨。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6月下旬以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持续上涨,进入8月份后涨速明显加快,同比涨幅不断扩大。与6月20日相比,8月8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上涨2.8%。分地区看,约九成省区市纯花生油价格上涨。目前,全国纯花生油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月8日同比上涨18.8%。

    夏季是猪肉消费淡季,淡季肉价为何继续上涨?为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出台了补贴生猪生产、投放储备肉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安徽省生猪养殖大户长风公司总经理李新盛分析说,近期国家出台给予养殖大户补贴的措施,有利于后期猪肉价格的稳定。但受生猪生产周期长达一年的影响,希望立刻增加供应不现实。投放储备肉有利于缓解价格涨幅。“猪肉价格周期还没有走完,随着国庆等假期的到来,肉价仍会居高。调控措施真正显效,大约得到今年底明年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

    利好原油大跌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小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意大利、西班牙蔓延,以及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带来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的影响,世界经济如今面临着新的风浪。这对中国的物价,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将产生怎样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低迷,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必然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应当会下行。这对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稳定国内物价有利,但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充满风险和变数的外部环境,出口形势会比较严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

    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的消息极大打击市场信心,投资者纷纷采取避险抛售操作。国际油价8日开盘后大跌,纽约油价跌幅近4%。“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会处于深度调整,特别是原油价格跌幅会比较大,这当然为国内控制通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如果美国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输入性通胀压力也有可能会出现反弹。从目前看来,中国出口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外需低迷的压力很快就会感受到。”王军认为。

    欧美市场的剧烈震荡,让不少人担心热钱会再度瞄准中国。这不仅会推高国内某些市场的价格,而且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热钱会增大通胀压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挡住热钱,如何对冲。热钱的影响是有的,但对中国通胀的影响,最终还是国内的总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张晓晶判断。

    走向CPI将高位回落经济需新引擎

    虽然CPI在7月份继续冲高,但多数专家分析认为,未来CPI同比涨幅将会有所回落,不过仍处于高位。专家们特别提醒,要借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密切观察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应对。“六七月份应当是今年CPI同比涨幅的最高点。现在看,国内外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总体上说在减缓,价格走势总体来说涨幅趋于回落。”张立群判断。

    货币因素明显减弱;供给因素不断改善,夏粮获得连续第八年丰收,商品房存量增加而保障房力度加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速都有所回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出现回落等。即便如此,但专家们普遍认为,CPI仍将维持在较高位置。随着国际市场出现的震荡,此时的宏观政策应当何去何从?

    王军强调,在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各国应当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共同应对。目前看来,稳定市场、增强信心是大势。

    张立群认为,外需可能将出现较为严峻的局面,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的任务更加凸显。要尽快从财税、规划和政府职能等深层次改革入手,启动国内消费,让中国经济拥有一个强劲、持久的发动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猪肉价暴涨成最大推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