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企业频道> 商业资讯 > 正文

杭州求是高复学校圆个大学梦

1
青岛新闻网 2011-08-02 13:36:41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你“高四”了吗?曾经这是一句略显无奈的问候语。时过境迁,高考,已不是独木桥,高复,也不再是因为被挤下桥而不得不做的选择。有时候,高复甚至可作为为了更高目标而进行的一次自我挑战。

    十年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是高考的代名词,从独木桥上被挤下来,选择再战的,背地里被人叫做“高四生”;现如今,圆个大学梦不再是太难的事,学生和家长却有更高的要求——圆个名校梦。

    而近十年时间,杭城的高复也历经变迁,高复班早已不是地下的“黑孩子”,历经市场的洗礼,有质量有实力的高复学校成为高复生们梦圆名校前的演练场。十年后的今天,选择高复,是为了挑战自己更高的目标。

    从“黑孩子”到高复一条街

    现在又有了高复航母

    回忆起高复班的兴起,杭州求是高复校长陈继红感慨良多。她说,自恢复高考以后,有落榜生就有了高复班的市场,不过以前的“高复班”三个字可是教育部门的禁忌,为了圆大学梦,高复班只能私底下招生,说得不好听高复班当时就是“黑孩子”。

    1999年开始,杭州的高复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也许这就是市场的召唤,因为2000年,普通高考放开,不再有年龄限制,考前复习的社会需求一再增大。

    2003年,杭城高复市场最有冲击力的事件就是出现了“高复一条街”。

    浙江省内自主命题,独立学院首次颁发独立文凭,高复班的省城优势……这些都犹如催化剂一样使得高复市场不断升温。高复班火热的表象吸引来了一批批办学者前来“淘金”,催生了林司后、庆隆路两条“高复街”。

    庆隆路位于杭州翠苑三区,如果不是高复的原因,谁知道这条小巷呢。但大概是因为杭州的老牌高复班——求是高复在这里扎根,导致许多高复班为了分一杯羹也把咨询摊位摆到了这条路上。

    短短一条路,每隔一百米就有个高复班的咨询点,看到有人走过来,招生老师就热情地招呼、介绍自己学校。一条路走下来,人们至少可以拿到10多家高复班的宣传资料。而林司后也驻扎着一家老牌高复学校——建人高复,鼎盛时这条只有400米的巷子里安营扎寨着六家高复学校,但此后它们大多已转行或被吞并,整条巷子只剩下建人高复一家。

    和所有的商战规则一样:适者生存。当有人还在疑惑杭城高复市场有多大时,已经有高复学校黯然谢幕了。从此,几家老牌高复学校牢牢掌控住自己的地盘。

    来看看今年求是高复的成绩:楼淑颖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陈科良、姜中良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俞陌桑等14位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毛梦如、黄伟等一百多名同学被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

    文理科上第一批分数线的学生从入学时的27人增加到153人。

    而1999年至2006年,胡天佑、王伟伟、董斯亮、王珏、马云飞、施峥嵘、李伟利、金晓丽、俞卸南、张科文等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等名校录取……

    正如一些家长所说的,读高复也要读名校。求是高复等几家杭城老牌靠着自己十多年的办学经验,还有严格的教学管理、优质的教学质量成为高复学生和家长的首选。

    今天,我们为什么高复

    从2002年到现在,来读高复班的重高学生渐渐多了起来。高复在人们的眼中开始华丽转身。

    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其实非常好,大多是因为在高考考场发挥失常或非重点高校不读而选择高复的。而今他们的态度都很坦然,用一位考生的话来说,花一年的时间,圆一生的梦还是划算的吧。

    “为圆名校梦而选择再读一年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陈继红校长说,尤其是最近四年,高复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落榜生在高复班的人数逐年递减,这两年只占到了复读总人数的50%左右。

    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陈校长认为,现在的学生可以为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理想中的专业多付出一年时间,他们认为这非常值得。

    09年求是高复的理科状元楼淑颖:去年高考我的总分是611分,也上了重点线,要读个好大学并不难。但是我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或者北大,我认为611分的分数并没有把自己所有的水平发挥出来。知道成绩的时候我有些心理不平衡,甚至有点窝囊,于是想到了高复。我宁愿再艰苦奋斗一年,我有一种预感再高考一次,不会差。

    之后,楼淑颖就和父母赶到杭州选高复学校,她说求是高复的校舍并不新,但是这里有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所以决定留在这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道。现在看来这个抉择是对的:725分,考上了清华大学。对于楼淑颖来说,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08年求是高复的文科状元梁虹怡:文科633分,北大。梁虹怡的生命里少不了这两个关键词。去年很多老师都说,高复一年,梁虹怡的各科成绩提高非常大。“第一次高考成绩是590多分,高复一年后再考试一下子提高了近40分,不容易啊。”老师的这段话,在小梁这里得到了证实,她说高复这一年自己就是咬牙拼过来的,为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

    梁虹怡选择了北大国际政治系。“这是我的新目标,有了求是高复的刻苦经历,还会惧怕困难?”梁虹怡说,执着追求对于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07届的求是学子王卢嘉:2006年我高考成绩是601分,这个成绩在当年只能排到全省前3000名左右。我的目标是上一流大学。于是在2006年的夏天,我来到求是高复,加入了“优秀生去求是”的高复热潮中。当时对高复我也迷茫过,是求是组织了一次‘走名校,访校友’活动,让我有幸去了清华、北大、人大、中央财经这样的一些高校,给我很大的触动。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学校环境,我真的不愿意就这么离去,我希望在几个月之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能够走进这个校门,是求是让我如愿以偿。

    现在王卢嘉已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律系。

    新高考时代,高复满足的是个性化需求

    学生看重个性发展,这催促着高复班也要以个性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一直以来,杭州求是高复都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

    2004年,求是高复面向全国发出了10万元年薪招聘专职教师的“英雄帖”。招聘的对象是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等。

    2006年求是高复的学生开始使用学校自编并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跳一跳考名校》,这也是杭城首部专门针对高复生的正式教材。同时,求是高复老师还配套编写了同步练习册《练一练好上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杭州第一家拥有独立校园的高复学校,求是高复2006年在学校硬件上加大投入。在翠苑校区,投资300多万元,新建7360平方米的综合楼投入使用;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逐年增添;新校区的建设步子加快,新建的学生公寓内安装了电扇、空调和热水器等,修建的操场内有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场地……

    已是杭州“高复航母”的求是高复总希望为高复生们留下一段最美好的高复学习生活记忆。

    陈继红校长说,高复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目标,有理想,可是由于高考时发挥失常,没有取得好成绩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从他们进入求是高复起,教师在帮助他们提高成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重新走到学习的正常轨道上来。

    作为杭州最早实行“专职班主任”制度的高复学校,求是高复要求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到后来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惯性?那就是学生有难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班主任。

    学校还开设心理辅导站,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周到而及时的心理辅导,以此提升非智力因素的应试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求是高复实行“按学生志愿分类、按学习程度分班”的原则,因材施教;对教学实行“宏观调控,微观研讨”,从授课到作业检查、从辅导到答疑、从考查到评估等全过程、全方位实行管理。

    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质的管理模式带来优秀的学生,求是高复已经有了一套良好的运作模式。当然,今年它已经和新一届高复生约好,为了美好的目标一起再接再厉。

声明:青岛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QQ:858509738 邮箱:qyqingd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