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放牛嫚高考中状元 学费不够咬牙打工挣钱(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1-07-31 14:45:29

  清早,一夜的细雨让岭上沟下的庄稼和野草更加鲜绿,18岁的女孩秦玉斐疲惫地走在回乡的路上。她的家在胶州市九龙镇皂户屯,一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贫困小山村。在胶州城里的冷冻车间里,她已经没白没黑地干了两个多星期了。两天前父亲捎来了信:家里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秦玉斐正在冷库的生产线上,手指被坚硬的冰茬子割开了一道道血口子。但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她暂时忘记了劳累和疼痛

,活干得更加起劲。

  家门前正在悠闲吃草的小牛犊已经四个月大了,秦玉斐停住脚步,伸手摸了小牛犊的头,小牛则亲昵地伸出舌头舔她的手,想到两天后父亲就要把它卖掉给自己凑学费,小姑娘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放牛嫚高考中了状元

  “老秦家那个二?,就是经常在坡里放牛的那个,今年高考考了全胶州市第一名!”“那个?从小学习就好,她考了第一?唉,她那个家庭!”……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胶州一中学生秦玉斐高考考了651分、成为今年胶州“高考文科状元”的喜讯已在胶州市九龙镇传开了,乡亲们高兴和羡慕的同时,也为小姑娘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在皂户屯这个区区一两百人的贫困小山村里,秦玉斐的家庭特殊得人人皆知。她的家庭特别大,一般农村家庭都是一家三口或四口人,而她一家上下共有七口人,其中奶奶、大爷和两个叔叔都是智障,大爷和两个叔叔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也40岁了,一直没有成家,所有的事都得靠秦玉斐的父母来操劳。从秦玉斐记事起至今,奶奶、大爷和两个叔叔一直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外人看来,和这么多不正常的人住在一起挺难受的,而在秦玉斐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最亲的亲人,长大了的她要帮父母分担身上沉重的负担。

  馒头就咸菜每天只花五块钱

  秦玉斐从刚进胶州一中的第十三名,到今年高考的胶州市文科状元,在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只有秦玉斐自己知道。三年高中秦玉斐从没有坐在食堂里吃过一次饭。她总是用饭盒在食堂打一点馒头或米饭带回宿舍,就着从家里带的咸菜吃。秦玉斐说这样一顿饭不超过两三块钱,全天的生活费也只有五六块钱。

  虽然家境特殊、生活清苦,但天生爱笑性格温和的秦玉斐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常常被同学们呢称为“斐姐”。胶州一中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有如此雅号,并非秦玉斐的年龄比其他同学大,而是因为她家境贫寒,而学习成绩又特别拔尖,大家都很佩服她;同学中如果谁有不大懂的问题,秦玉斐总会主动伸出援手,从来不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高中三年中,作为优秀生,秦玉斐每年都能领到胶州一中的奖学金,她每年的学费也都是学校给减免的,老师们还不断地给她凑些生活费,这也给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秦玉斐说,暑假农忙时天天干农活,老师留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了解情况的老师们都能通融一下,可有些老师要求严格,只能在开学前提前返校一天熬通宵补作业。

  冷库打工还做家教挣学费

  高考结束后,秦玉斐托同学的父母在胶州城里一家食品厂给自己找了份临时工。每天凌晨起,在近零下20摄氏度的食品厂冷库里,秦玉斐戴着口罩,全身上下套着防菌卫生服站在流水线旁,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她不停地抓起带着碎冰碴的鱼,然后摆放在商品盒里,一天下来就是13个小时,双手的指甲盖都已经磨出了肉。这一星期秦玉斐轮到上夜班,从下午5点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点,腿酸疼得感觉要站不住了。下班后,疲惫的秦玉斐从厂子里出来,到附近的一家网吧查到自己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录取。欣喜之余,小姑娘的心里又平添了几分沉重。她很想把被人大录取的喜讯打个电话告诉父母,可是她犹豫了:大学学费加生活费至少要七八千元,家里又要卖牛卖羊卖粮食了。

  报完高考志愿的第六天,秦玉斐就打包被褥,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几本书到胶州市一家食品厂打短工。 “爸妈说这些年我已经受了很多苦了,上大学前就休息一个月吧,可我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又去挨家挨户地借钱吧!”秦玉斐坚持自己打工赚钱,虽然自己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她永远不会面对着累死累活的父母而无动于衷。

  一星期夜班,又一星期白班,每天40块钱的工钱。一天工作13个小时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秦玉斐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她说这工作是 “托人”找的。昨天记者见到秦玉斐的时候,她又给自己加了另一份工作:为9个高二学生指导数学。

  卖牛羊卖粮食供女儿上学

  秦玉斐父母在家务农,6亩地收成顶多卖三四千元,51岁的父亲秦洪和农闲时到城里建筑工队上搬砖、抹灰干些出力的活。但由于家口大、负担重,两口子拼了命地干,一家人的生活仍十分艰难。从秦玉斐上初中开始,家里有牛犊、羊羔时,还可以卖了钱凑学费。上大学一年5000元的学费,800元的住宿费,这个数字已经远远高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我给孩子说,有什么困难别憋在心里,有爹妈担着呢。 ”秦玉斐的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苦累酸楚都在心里,笑容却天天挂在脸上。她说秦玉斐从八九岁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累了母女俩就聊聊天,心里有什么小秘密女儿总会告诉妈妈,一旁的爸爸也会听得有滋有味。临近开学了,热心的乡邻们很为秦家担忧,私下里他们甚至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小嫚以后找对象麻烦。但一向坚韧乐观的秦玉斐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家庭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现实也是无法选择的,但我可以选择未来。 ”

  新闻

  链接

  我们一起为优秀贫困生圆梦

  资助热线13405323456今起开通

  当你收到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全家一起庆祝的时候;当你和全家一起,正在为即将上大学的孩子讨论该买什么牌子的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照相机的时候;当你工作之余不经意间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美好大学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还有多少贫困家庭的考生为了沉重的学费在发愁,在奔波,在暗自垂泪!

  从今日起,由本报和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我的大学我的梦·2011助困行动”正式启动。连日来,本报记者奔波在岛城的大街小巷、农村的田间地头,寻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大学生目前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喜乐哀愁,并向社会发起捐助行动,希望热心市民、单位和企业,加入到 “助困行动”中来,帮助这些贫困大学新生圆梦。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有关贫困大学新生的相关报道。

-

相关阅读

上一篇:小伙轻生跳下胶州湾大桥 记者目击全程(组图)
下一篇:外国啤酒登陆啤酒城 远渡重洋来岛城参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