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继承和弘扬三大作风,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 三大作风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可缺、提高执政力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弘扬三大作风的重大意义,以改革创 1、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个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前进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一个根本方法。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统一起来,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一是对待理论要有求真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它提供给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这种方法掌握和运用得怎么样,学习者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缺乏求真的态度。有的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作机械地、僵化地、绝对化地理解;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持怀疑态度,凭经验办事情;有的抱实用主义态度,断章取义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的学习理论不触及实际问题,做表面文章,为自己装潢门面。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学习理论就势必流于形式,运用理论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信真用的态度,联系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认真读书、刻苦钻研,懂得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减少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防止随风倒。 二是了解情况要有求实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没有对实际情况的深切了解,理论就是无的之矢。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提要求、定政策,对基层实际情况不了解、不掌握;有的开展调查研究不深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有的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不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发展变化的实际。实际情况搞不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就无从谈起。只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功夫把事物的前因后果、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些本质性的问题搞清楚,把工作中的成绩教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弄明白,才能使所学理论得到正确的运用。 三是指导实践要有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这个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不能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的甚至有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讲理论头头是道,在实际工作中却另搞一套,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有的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抓不住问题要害所在,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指导无方。用求是的态度,就是要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努力把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转化为解决矛盾、推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切实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 2、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能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看有没有群众立场,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深厚的感情。革命战争时期,在极其残酷的政治环境和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力量和支持,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在党长期执政后,一些党员干部发生了角色错位,认为不是我们离不开群众,而是群众离不开我们,丢弃了群众立场、淡漠了群众感情,不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极其错误、十分有害的,不管形势任务怎样变化,与群众的联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不能退步。 一是体察民情要深入细致。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蹲点式调研,定期进行帮扶,在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意愿诉求,在和群众的摸爬滚打、朝夕相处中体察民情、增进感情。要防止粗枝大叶、浮光掠影,把到基层调研当作一种形式,做给上级看、做给群众看。要防止只看门面、只看典型、只听汇报,搞习惯性的形式主义,而不是把调查研究真正作为体察民情的有效方法。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是关注民生要真心实意。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去办。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特别要从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真心实意,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虚情假意。要下真功夫,不能空喊口号、只说不做;要务求实效,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作为份内之责,不能为群众做点事就自认为了不起,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群众的事敷衍应付、推诿塞责。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三是珍惜民力要说到做到。维护群众利益,珍惜民力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嘴上讲珍惜民力,实际上却滥用民力。有的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有的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是标新立异,搞瞎折腾;有的搞铺张浪费,而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真正做到珍惜民力,就要不断坚定宗旨意识,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度结合起来,防止把经济增长当成唯一目标,见物不见人,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为了短期增长损害群众利益。 3、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党性原则、培育民主风气,努力做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是很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说,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还不够强,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不愿讲、不敢讲,怕得罪人,奉行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之所以不敢讲、不愿讲,主要是私心作怪、以己为先,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最高位置上。从客观上讲,一些班子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氛围还不够浓厚,没有形成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风气,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宽松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很难真正地、有效地开展起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就必须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讲真话、讲原则、讲团结。 一是坚持讲真话、讲实话,反对讲假话、讲空话。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同志之间对彼此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说一些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小问题就会酿成大错误。如果相互之间热衷于逢迎讨好、互相吹捧,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搞成表扬与自我表扬,就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这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要心底无私、光明磊落,批评别人不怕打击报复,批评自己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而不是避重就轻、避大就小,也不能蜻蜓点水、轻描淡写。 二是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反对搞自由主义。没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做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把缺点和问题掩着、盖着、捂着。有意见有看法,要说到会上、讲到明处,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热衷于小道消息、信谣传谣,毁坏组织和同志的声誉。对他人的批评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讲得对的要闻过则喜,虚心采纳,即使讲得不对,也要引以为戒,防患未然,不能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搞打击报复。 三是坚持讲大局、讲团结,反对闹无原则的纠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始终把维护班子团结作为根本目的。要坚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把一般问题上纲上线,不把个别错误说成一贯表现,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搞意气之争。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场合、对象,既善于以理服人,又注重以情动人,防止态度生硬、方法简单,适得其反。要坚持用大局的观念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使班子达到真正的团结,防止用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努力促进党内生活健康有序开展,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
上一篇:论毛泽东领导思想
下一篇:执政党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