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昔日高考状元探访:有人驻外 有人忙赚钱养家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1-07-15 07:23:17

青岛高考状元探访

    聚焦高考尖子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年代,若干年前,他们都曾因“状元”而辉煌过,在高中校园,他们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绝对的“宠儿”。然而,若干年后的今天,经过名校的洗礼,他们是否依然可以承载当年状元的桂冠?当年的辉煌带给他们的是动力还是压力?当年的辉煌又是否给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优势?他们又是如何面对新的考验,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呢?

  连日来,

早报记者分头回访了从1998年至2005年间岛城的15名尖子生,记者调查发现,有9人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5人留在国内名校,3人选择赴美留学,1人选择赴港读研;有6人选择了本科直接就业。目前,已经参加工作的“状元”们“混”得都不错,多就职于令人羡慕的国家机关、高校、设计院及电力系统等大型国企、央企。

  【讲述】

  状元头衔带来巨大压力

  ——199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刘付娥

  32岁的刘付娥是1998年高考山东理科状元,2008年,她进入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工作。“刚毕业时的选择有很多,也有机会去做一名外企白领和高校老师,但是最后还是响应清华大学对毕业生择业发出的‘入主流、上大舞台’的号召,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同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所以选择了这个工作。”刘付娥说。

  虽然高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但刘付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如在眼前。谈起状元这个头衔,刘付娥表示,相对于获得的荣誉来说,她感觉受到的压力更大一些。“突然间仿佛从天上掉下这么个头衔,首先是很激动,但激动过后,我突然心里感觉很沉重,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很多问题,如老师和家人的期望等,都给我带来了巨大压力。”

  进入清华以后,刘付娥面临着新的挑战,“清华和北大的状元太多了,一抓一大把,省级的状元,我们班里就有好几个,这里到处都是优秀人才,因此你不会有什么优越感,只会有一种紧迫感。”刘付娥说。

  “当时班里城市孩子多,他们都有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我对这个一点不了解,心里没底,因此需要恶补一下。”刘付娥说,大一上半年,她是当成高三过的,早上,别人还没起床的时候,她就早早起来学习英语口语;下午,当别人都在操场上漫步的时候,她还要在计算机室里操作学习很长时间,就靠着这股拼劲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刘付娥取得了班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她的自信心又建立起来了,此后的几年,她总能拿到奖学金,对家境贫寒的她来说,这就是她的生活费。

  整个大学生活,刘付娥都过得非常充实,从容应对学习之外,她还曾担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副会长,还曾参加博士生报告团进行巡回演讲,并担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辅导员两年。在本科毕业后,刘付娥选择了继续在清华进行硕博连读。

  2008年,刘付娥博士毕业,轻松地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工作。“好在这是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工作平台很大,视野很开阔,工作职责和内容同社会发展大局息息相关,让我觉得工作很有激情。同事之间都很真诚,互相帮助,关系相处得很融洽,我在这里老老实实从小学生做起,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刘付娥说,目前她在单位办公室工作,虽然累,但很充实。

  商务部工作一年后留美

  ——2000年山东省文科状元张坤义

  10年前,即墨市第四中学张坤义以900分的满分考取了山东省文科第一名,随后被北大法学院录取。弹指10年,这名昔日曾经创造过“山东神话”的优秀学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何?昨天上午,记者几经周折通过他的父母和朋友了解到了张坤义艰苦的求学之路和目前的生活状况。

  “都说孩子从小就懂事,能吃苦,这一点到哪都没变。”昨天上午,记者通过张坤义的母校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家乡。张坤义的表哥于先生提起表弟来,仍然显得十分激动和自豪。于先生说,自从表弟到北大法学院就读后,他俩就没断了联系,平时他俩是最好的伙伴。

  于先生说,由于表弟家庭贫寒,在北大法学院里,一边艰苦学习,一边勤工俭学挣学费和生活费,尽量不给父母增添额外负担。4年后,表弟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所学的国际法论文受到了导师和法学界的好评。2006年,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以自己的才华和博学,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当年公务员考试中的拔尖人才,很快被国家商务部录取。

  “家里人想到他有了这么一份好工作,就算稳定下来,没想到他还想着去留学。”张坤义的家人告诉记者,本来能进入商务部工作,是最好的安排,家里的父母也放心了,但张坤义的心比天高,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目标。在商务部工作了一年后,又在北京到处考察了半年,随后,决定到美国著名的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

  张坤义的父母说,孩子的学习刚刚有些成就,不想让他太张扬了,因为以前家里穷,孩子从小吃了不少苦,但这孩子一点也没怕过,做人善良厚道,每次学校捐款,他都将自己少有的一点生活费全拿出来。上大学后,不管是在北大还是国外,总是省出一些勤工俭学的钱来寄回来孝顺老人。

  由于张坤义目前正在美国进行国际法学的相关研究,记者没有办法联系上他,但通过他的表哥了解到,目前他正在美国纽约进行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现在30岁的张坤义已经是一位精通国际法学的博士,将来也许留在美国继续进行国际法学的研究工作,也许很快就会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

  对“状元”身份看得很淡

  ——2005年青岛市理科状元王昊

  2005年参加高考的王昊以总分710分的好成绩成为当年青岛市理科状元,他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圆了期待多年的 “清华梦”。6年过去了,王昊现状如何?记者了解到,他目前已念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硕士,准备继续攻读博士。“状元这个头衔没有怎么改变我的生活,从高中到大学,我一直没有什么优越感。”王昊说。

  “终于又听到家乡的声音了。”当记者与远在美国的王昊联系上时,他笑着说。“我刚进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后,因为专业的原因刚开始有一些不适应,这个专业对数理基础的要求比较高,身边很多大学同学都是通过奥数竞赛直接保送进入的,在这方面经过了比较多的专业训练,所以比高考生有优势。”王昊说,但是只要自己肯学总不至于掉队。

  王昊对曾经的“状元”身份看得很淡,既不觉得特别骄傲,也没把它当成压力。在他看来,不论是“状元”还是名牌大学,这些牌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王昊至今都认为自己考上状元是件偶然的事情,“高考的时候就是想怎么考一个好的大学,估计谁都没计划要考状元。”王昊说,考得好只能说明应试能力强而且运气也不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2007年分专业后,我转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只要不是对工作的要求特别苛刻,就业非常轻松。”王昊说,但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学生本科就选择工作的确实不多。“我认为,作为一个高端的学校就应该培养的是科研型的人才,我们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被直接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另外,出国的占20%,只有个别同学本科毕业参加了工作,目前有做移动通信的、有做数字电视的。”王昊说,他申请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硕博连读及全额奖学金。

  “我还申请了助教,这也是当时本科毕业申请时就确定的,除了学费全免外,还可以每月挣点生活费。”王昊说,助教这个工作还是挺好的,即可以重温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和美国的老师、同学有更多的接触,而且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一举三得。“现在读书生活比较单纯,就是上课、实验、论文。但是因为留学,可以有机会开阔眼界,毕竟还在读书,这个跟预期的也就差不多。”王昊说,读完博士,他打算去国外一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现已着手开始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放弃深造赚钱为父治病

  ——2005年莱西市理科状元杨小朋(化名)

  6年前,莱西市第四中学考生杨小朋以69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当年莱西有名的小秀才。因为家庭贫寒,杨小朋在清华大学机电系完成4年的本科学业后,放弃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决定留在国内一边工作赚钱,一边为患肾病的老父亲治病。

  “都是家庭条件不好,让儿子失去了留学深造的机会。”杨小朋的父亲告诉记者,这孩子从小就能吃苦,2005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大学4年时间里,为了不给家里增添更大的负担,他在学校勤奋读书,还要勤工俭学赚钱供自己生活。每年过节时,杨小朋都要从生活费里挤出一点给父母寄回来。

  4年后,杨小朋顺利完成了清华大学机电系的全部学业,当年,学校就有到国外留学深造的名额,当时杨小朋非常珍惜出国深造的机会。但一想到家中重病的父亲,他就心软了。他决定放弃出国深造,一边参加工作赚钱,一边继续“深造”机电专业。

  “我选择的职业就是为了把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杨小朋告诉记者,他当年本科毕业后,完全可以出国深造,但身患肾病的老父亲却让他放心不下。于是,毕业半年后,便来到大连供电公司,决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特长。

  “说实话,毕业后,工资并不高,但这样既给为父亲治病,还不丢弃自己的专业。”杨小朋说,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每月的工资不多,但能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出来。据了解,杨小朋60岁的父亲身患严重的肾病,每年需要数万元的药物控制。

  “在这里工作,可以用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杨小朋告诉记者,他毕业时写的一篇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机电调度方面的论文。来到大连供电公司工作后,他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表现十分出色,特别是在科研工作方面,在一年中,就有了多项发明创造,给国家的供电事业做出了贡献。杨小朋还说,等工作和生活稳定了,还要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读完硕士学位。

  【调查】

  多数人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记者调查发现,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人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人则选择出国留学。在统计到的15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六成选择继续深造。

  高考状元通过接受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他们毕业后应该会“出人头地”,从调查结果来看,也确实是这样,他们大多就职于令人羡慕的国家机关、高校、设计院及电力系统等大型国企、央企。记者采访中发现,状元们的理想远不止于此,他们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才有了2000年山东省文科状元张坤义在商务部工作一年后继续赴美留学深造;即使因为家境贫寒、父亲重病的杨小朋也想等工作和生活稳定了,继续回学校深造。

  【感言】

  不选最流行的只选最适合的

  199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刘付娥表示,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还要结合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来选择最具发展潜力的院校及其优势专业。

  事实证明,高考不是唯一成就人生的方式,当状元进名校在就业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简而言之就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场预热,不要陷入求而不得的焦虑当中,这并不是一个结局,更精彩的内容需要努力和机遇。

  【声音】

  他们多数都是社会“弄潮儿”

  昨日,记者联系了胶州市两所重点高中,从学校老师们口中了解到,这些当年的“尖子生”大部分已经参加工作,并且大部分都很优秀,能力也很强。

  胶州一中教导主任告诉记者,从2003年算起,他们学校先后出了青岛和胶州的高考状元十余人。“这些孩子毕业后,现在干得都不错,作为老师我们为他们高兴。”这名教导主任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毕业,有的还在继续深造,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像2003年我校理科高分生王荣详,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被留校执教,这也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这名教导主任说,由于王荣详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学校学生会里还担任学生会干部,最终毕业后被留在学校担任助教。其他学生,也在各个工作岗位表现出色,有个别学生甚至被国际大公司聘去后,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还成为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刘海龙 赵玉勋 康晓欢 牟成梓 王涛)

    状元谱

    姓名 性别 高考年份 成绩 毕业学校 考取院校 最新动向

    刘付娥 女 1998年 900分(山东省理科状元) 胶南市第二中学 清华大学 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

    曾文文 女 1998年 900分(山东省理科状元) 胶南市第二中学 清华大学 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后

    张坤义 男 2000年 900分(山东省文科状元)即墨市第四中学 北京大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

    孙公科 男 2001年 715分(青岛市理科状元) 即墨市第二中学 清华大学就职于杭州一家大型企业

    王荣详 男 2003年 686分(青岛市理科状元) 胶州市第一中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留校担任助教

    韩向群 女 2004年 665分(青岛市文科状元) 胶南市第一中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攻读硕士

    季宁 女 2004年 688分(开发区理科状元)开发区第一中学 浙江大学 江苏电力系统某培训学校任教

    于 涛 男 2004年 663分(胶州市文科状元) 胶州市实验高中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设计院

    张 森 男 2004年 703分(胶州市理科状元) 胶州市实验高中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

    姜张翠子 女 2005年 636分(胶州市文科状元) 胶州市第一中学 北京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史专业研究生

    李晓琳 女 2005年 707分(胶州市理科状元) 胶州市实验高中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攻读金融学研究生

    王 昊 男 2005年 710分(青岛市理科状元)开发区第一中学 清华大学 美国匹兹堡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硕士并担任助教高

    玉婷 女 2005年 650分(青岛市文科状元)莱西市第一中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攻读硕士

    杨晓明 男 2005年 691分(莱西市理科状元) 莱西市第四中学 清华大学 大连供电公司

    林斐 男 2005年 626分(开发区文科状元) 开发区第一中学 外交学院 中国外交部驻科特迪瓦大使馆工作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胶宁高架广饶路设百米护栏 拥堵明显减轻(图)
下一篇:隧道高峰一个通道日收费三四万 ETC通道无人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