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学业完毕、完成,通常以领取毕业证作为大学生毕业的象征性符号。大学毕业的同时,也意味着大学生开始以一个独立的人力资源单位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承担责任义务。从人力资源的这一物化理念来看待大学生毕业生,显然一方面需要他们有知识技能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个人心智的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领到毕业证却并不意味着就毕业了。 当下正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第一个月,舆情关注从大学生职场表现到就业难,从现实竞争压力再到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挑战和方向,在些相互关联的问题中,其核心是大学生本身,要让大学生达到“毕业”的标准,一方面固然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甚至大学生个人的自我修炼和提升是更重要的因素,个人修炼到位才算是真正的毕业了。 引发记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对于毕业生是否真“毕业”问题的重新思考的,是源于最近网络中爆红的博文——《中国大学生:我们真的毕业了吗?》,该文作者世华智业集团董事长、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院长姜岚昕先生,以他成功的切身经历,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6条人生箴言。分别是:一、确定一生的志向,用一生的决定做好每一天的事。二、锁定能成长的平台,首要关注的不是好职位,而是进入一个好的平台。三、从基层做起,莫问“钱”程。只要相中了的事业,即使短期免费,也要坚定启程。四、建立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对手,设法靠近他们,并挤进他们的圈子。五、为职责可以牺牲利益,与自私抗争到底,并逐步粉碎,为荣誉不惜一切力量捍卫。六、职业生涯不管如何变换,都始终以使命感为导向,以大爱为力量,算大账不算小账,为长利不为短利,谋公利不谋私利。 该博文一周的阅读量就近二十万,微博转发超过两万,评论近三千条,而作者姜岚昕的个人博文连接也被转发超过五千次,同时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很多教育类媒体人士都表示,该博文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在于它在指导大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引导社会从新的角度来评价毕业生,用新的标准来考评毕业,用新的思维来探讨大学教育。 “通过《中国大学生:我们真的毕业了吗?》一文的六条建议,事实上对毕业生的心智成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确定一生的志向,就是要求毕业生坚定;锁定平台就是要求毕业生有长远眼光,能自我规划;而从基层做起其实就要求毕业生的驱除浮躁;圈子理念则是一种直面竞争的勇气,摒弃大学生活中团体呵护和依存心理;职责与荣誉是独立人格的重要表现;使命感和大爱精神则是自我完善的推力。”一位门户网站教育频道的负责人如此表示,并认为,作为当下大学生心目中的成功榜样,姜岚昕先生的这六点建议一方面鼓励了大学生毕业生奋斗成长,另一方面也引发大学教育的再思考。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成才要求,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执行董事马力博士认为,过去的人才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但对大学生的心智成熟却没有要求。“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除了知识技能之外,还有心智的竞争,拥有成熟的心智,才能成功地走出第一步。”马力博士同时说:“姜岚昕院长的六点建议其实就是要求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心智成熟度,要坚定、勇气、独立、自我完善和自我规划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毕业生”。 一位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也表示,中国大学的课程似乎很多,但大学生的能力并不出众,其主要原因就是锻炼机会太少,心智修炼不到位。“在日本,即使是东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生都有体力活的经历。因为他们都是自己养活自己,一个东京大学的学生必须每月做家教24小时以上,另外还要在麦当劳至少打34小时的工,才能刚够最低生存线。”这位人力资源总监同时表示,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的成就,往往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学历和毕业学校,而是考验他们的心智,是否能面对挑战,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把成功定义为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不是金钱的多少。“我认为姜岚昕先生的这六点建议对大学毕业生非常有帮助,值得每个毕业生揣摩体验。”最后他对记者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