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党90周年前夕,华东交通大学6名大二学生制作了鲜红的党旗、庄严的天安门广场、领导人头像等多幅手工刻纸作品,献礼建党九十周年。徐中友 摄
6月28日晚,北京天安门广场音乐喷泉开放,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到来。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7月1日上午,后勤指挥学院邵维正教授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记者: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哪些内容给你以最深的感悟和最大的启发? 邵维正:在学习中我感受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讲话的始终。“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000多字,“人民”这一语汇就出现了136次,把人民摆上了最高位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担当起这样神圣的历史责任,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而作为先进性的根本标志之一,就是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坚定理念。 胡总书记论述了90年来党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件大事之前都冠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这一关键性词语,无可置疑地表明,我们党每一个重大成就和贡献,都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分不开的。在“七一”重要讲话结束语里,胡总书记重申:“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把党的丰功伟绩与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完美的统一。 新话语蕴含新理念:从“三件大事”到“四个危险” 记者:“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哪些“新话语”和“新亮点”,我们应如何理解? 邵维正: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包含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话语”,也传递出许多新的执政理念。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就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讲话还再次强调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讲话中首次提及这“四个危险”,可见在巨大的历史成就和复杂的形势面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居安思危,始终为党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着想。 此外,讲话还提出了“稳定是硬任务”的观点。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和影响,甚至会成为一句空话。 历史给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记者: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主旨是什么? 邵维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古老的中国从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度转变为自立自强、兴旺发达的东方大国。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历史给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以及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实属不易。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蓝图全面展开,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能力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永远为人民而奋斗,必将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烈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