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正文

12区市出实招解难题环境整治初战告捷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04 15:45:16

 

本报讯 环境优美,路面平整,门禁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一应俱全……走进位于市北区镇江路街道的敦化路21号——“海泊苑”小区,就像走进了一个现代化智能小区,完全想象不到这里曾是一个环境脏乱差、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这番“巨变”是全市大干200天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冰山一角。

全市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打响后,12区市因地制宜,各个职能部门打出“组合拳”,出实招解难题,整治工作“多点开花”,在视觉污染、违法建筑、铁路两侧整治、市政道路翻建、垃圾收运、建筑工地等城市管理的难点和顽疾整治方面可谓是“初战告捷”。

以环卫设施改造为例,市内四区采取围挡式、地埋式、景观式以及退路进院等多种方式,改造垃圾桶,规范公厕管理服务,购买新型清洁设施,实施垃圾分类收运和密闭化作业,其中,市南完成近2000垃圾桶退路设置,市北建成了首个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垃圾收集站“样板站”。

备受关注的铁路两侧环境也实现了 “改头换面”的变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等管辖区段的铁路两侧的卫生死角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绿色景观在孟庄路段、昌乐河段、德江路段、四流中路段等区域一线展开。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不少区市将治水工程、道路绿化划进重点责任项目。据了解,胶州计划投入30亿元加快城乡河道整治,目前一期沿河21处地块拆迁全部完成;胶南启动对5条河道的治理,同时对河道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容”。开发区投资3300万元在老城区布绿,李沧、崂山、城阳等对区域内的绿化布局进行整体性规划,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贯穿城乡的道路正在变身为一条条“绿色廊道”。

从12区市200天环境整治攻坚战的推进计划看,此次行动不再局限在城市建成区,而是由 “表”及“里”,实施全域化战略,直接覆盖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楼院、背街小巷和镇村, 将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老楼院普遍存在的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门窗破损、楼梯扶手缺乏等问题正在全面解决,分布在老城区里的老楼院已开始旧貌换新颜,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据了解,各区市的楼院整治或基本过半或超计划进程完成。其中,市北16个开放的居民小区实现封闭化管理,伊春路社区、春阳和谐大院等楼院封闭后全部达到最佳楼院标准;李沧已对大枣园、邢台路等60多个居民楼院进行了综合整治;四方的楼院路面硬化目前完成4万平方米,拆违3.6万平方米;城阳投资300万元使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在环境整治中,镇村是一个难点。据了解,胶州把城乡垃圾统一清运处理作为城乡环境整治的突破口,逐步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清运处理模式。目前,该市18个镇办都有物业公司,200多个村庄实现物业化管理,45%的村庄实现垃圾统一清运处理。胶南则将环境整治和城乡绿化工作同步推进,对镇驻地和500个重点村庄实施绿化美化,做到镇镇有景观街道、村村有护村林、有休闲娱乐场所。平度以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为重点规划区内村庄,即墨将在年底前建成3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150个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莱西目前已在800多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

“从目前的成果看,此次行动‘重治标更重治本’,一些长效管理机制在各个区市积极探索,因此,一些遗留在城乡的难点问题将就此得以解决。”有关负责人表示,活跃在社区、村庄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到整治行动中,形成了全民总动员扮靓美化家园的局面。 (本报记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铁路两侧看风景,绿了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