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北川县城开放后亏损368万 地震遗址保护陷困境

来源:四川日报-- 2011-07-04 12:54:27 字号:TT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自去年5月适度开放以来,已亏损368万元

  2009年6月,绵阳市成立了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先后在北川老县城遗址周围构筑了大量保护性工程,有力地阻挡了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遗址的冲击,为保护遗址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老县城地震遗址自去年5月15日对社会公众适度开放以来,实行“限时限量、预约参观”,接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从最初的每天限定1000人,增加到现在平均每天1600多人。

  然而,随着参观和祭奠的人数不断增加,遗址保护面临巨大压力。“遗址适度开放的相关经费没有落实,我们现在是从银行贷款来进行适度开放,经过一年运营,一算账,亏损了368万元,平均每天亏损1万元。”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破解老县城保护面临的困境仍是一道待解之题——

  破解:走景区市场化道路

  “为保证公众在老县城遗址内正常有序参观,指挥部招聘了几十名保安、清洁工、讲解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工作地点的特殊性,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要高于其他地方。而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擂鼓接待中心开放以来,先后购进了大巴、建设了公共厕所、增添了安全围栏、布设了监控等辅助设施,遗址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但这些项目并不在灾后重建项目之列。遗址对外开放已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

  遗址将要长期保护下去,这笔资金又从何而来?“市场化或许是实现良性运营的一条长久的出路。”驻绵全国人大代表王瑜表示,可以借鉴丽江模式,收取一定的遗址保护费。而现在收取遗址保护费面临着法律瓶颈。北川县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县城遗址不是合法的收费主体,因此物价部门无法批复。

  6月29日,记者在指挥部办公板房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创建4A级景区办公室”的牌子钉在一间办公室的大门上。创建成功后,将为景区的市场化之路扫清障碍,为遗址的长久保护开辟更多的道路。

  “地震遗址的市场化与其他景区有着根本不同。”王瑜介绍,地震遗址拿到景区牌照后,可以考虑收取一定的遗址保护费,一部分用于遗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节余部分则设立一个公益基金,用于对在地震中致残等人群的救助,确保收入的公益性。

  记者在北川新县城尔玛小区随机采访了10位原老县城居民,他们都一致支持设立公益基金这一建议,“但前提是,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支出的公开透明。”

  相关专家表示,必须尽快探索建立遗址保护长远机制,早日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和北川地震纪念馆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呼吁:尽快申请项目和资金

  截至目前,指挥部已完成老县城周边地质灾害治理、震损建筑加固及相关应急工程,正实施北川地震纪念馆主体工程、任家坪集镇安居房、市政道路和排水工程、唐家山堰塞湖左岸泄洪洞工程及老县城防洪堤工程。

  记者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内看到,许多建筑被撕裂得龇牙咧嘴,处于日晒雨淋中,钢筋长期裸露,加速了锈蚀。一旦建筑的 “筋骨”断裂,建筑物就会轰然倒下。

  唐家山堰塞湖大坝至北川老县城约5公里的山体在地震中遭受严重“内伤”,一遇大雨,湔江两岸的多条山沟洪水裹挟着泥石流奔涌而至,致使该段河床被抬高了10米左右,老县城河道水位明显抬升,遗址防洪能力已降至2—5年一遇。“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遗址将被洪水、泥石流冲刷掩埋。”同济大学专家组发出警告。

  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遗址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唐家山堰塞湖大坝至遗址区域的河道和两边山体治理并没有相应的项目支撑和资金来源,“我们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

  早在今年3月,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共同提交提案,恳请及时落实项目和资金,保护北川老县城遗址。

  代表们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组织地灾治理、水利方面的专家全面评估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域湔江河道两岸山体存在的安全隐患,审定综合治理方案,将治理工程列入相关规划,落实资金并尽快组织实施。(记者 邹俊川)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