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航员从青岛出发
“此次海试,潜航员是从青岛随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出发的。”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介绍说,为了与“蛟龙号”配合更默契,更好地完成各项深潜任务,此前,“蛟龙号”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在江苏江阴进行了海试前的水池模拟测试。6月24日,深潜器母船“向阳红09”号搭载深潜员从青岛起航,然后赴江苏无锡江阴搭载上“蛟龙号”深潜器,于7月1日起航赴太平洋海域进行5000米级海试。
“我们期待着向更大深度挑战。”两名潜航员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的每一次海试都让他们很难忘。为验证潜水器性能,他们需要在水下连续工作9小时以上,在狭小的球体空间里,三个人 (两名潜航员和一名科学家)要并排屈身抱膝坐着操控潜水器。每次下潜的前一天,他们都要调整饮食,将下潜过程中的排泄降到最低,虽然每人都两瓶水,但大半天下来喝掉的只有两口,只能润一润干得难受的喉咙,为的是减少排泄。而由于海底无光,水越深水温越低,随着下潜深度增加,舱内温度很快降低,从三十六七摄氏度很快降到十几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舱内压力也降低到900百帕左右,相当于登山运动员登上1500米的高度。出于安全考虑,舱内氧气浓度一般低于正常水平的10%-20%,感觉下潜就好像是在登山,登得越高越冷,越高氧气越稀薄,“但作为深海大洋的探索者,我们义无反顾”。
“向阳红09”助力深潜
如果说潜航员是探索者,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以及海洋环境参数监测人员就是保驾护航人。记者了解到,作为“蛟龙号”深潜器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特别经过一番增改装。“经过检修和改装,海试母船的性能更加完善了。”“向阳红09”船实验室主任马波介绍说,由于这次海试的距离比较远,“向阳红09”经过改造提高了船速,同时改进了实验室设备,增设了后甲板维修平台,增加了8000米地质绞车,改进了通讯设备,使得船舶航行稳定性更高,潜水员与地面通讯更顺畅,海底画面成像也将更清晰。
现场直播入海画面
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设计深度最大为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先后进行了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上试验。去年8月,“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试验海区成功下潜375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纪录,在国内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当时的视频资料有限,公众只能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蛟龙号”将五星红旗插在海底等几个经典画面。“蛟龙号”是如何下潜到海底的?又是如何在海底开展工作的?此外,“蛟龙号”的两名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曾在青岛训练过,不少岛城市民更是关心他们在水下的情况。据了解,在5000米海试中,中央电视台计划现场直播“蛟龙入海”的精彩画面,呈现更清晰、更详实的海试盛况。 (记者 于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