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卫生部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对市面上的进口品牌净水器进行了安全卫生抽样检查,松下、三菱、3M等国际“大牌”纷纷被检测出砷超标、菌落总数超标、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等问题。卫生部随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对不合格净水器进行点名公示。此次进口净水器产品大规模事发,让长期以来青睐洋品牌的消费者也开始担忧。 安全性及性能检测不达标 此次公布的不合格净水器包括8个品牌的11款产品,其中,来自3M中国有限 美国派斯公司的一款净水器此次被检测出“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事后,派斯公司在华责任单位南京恒光净水设备有限公司也在其官网作出声明,指出问题出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主机滤芯存放不当”,和3M公司给出的调查结果如出一辙,将责任指向管理中的疏忽。 据了解,除这两家公司和百诺肯公司外,卫生部《公告》涉及的其他净水器品牌均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松下是此次《公告》中涉及的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在其官网上,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此事的声明或解释。记者致电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松下日本产TK38MRF净水器在此次检测中产品安全性及性能检测中未能达到标准值,被判定不合格。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已于5月接到中国卫生部监督处的通知,停止TK38MRF净水器3个批次的商品在中国地区销售。就问题净水器的不合格原因,该负责人表示,事后,松下公司又对问题产品进行多次测试和第三方测试,未能查出问题和再现相关问题,进一步调查还在进行,目前不便透露。 后续处理措施遮遮掩掩 对出现问题的净水器,3M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将采取停售、召回库存措施,对已购买问题净水器的用户进行更换,已安装该批次产品的消费者可在自2011年5月31日起两个月内,凭发票持净水器滤芯到购买地免费更换新滤芯。 派斯公司也表示,已购买问题产品的顾客可在2011年6月起三个月内,凭购买凭证到购买地免费更换主机,同时对库存产品予以召回。 同上述两家公司相比,松下公司的后续处理措施显得遮遮掩掩,松下并未在公共渠道主动发布问题产品的处理方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媒体对此事已进行多次报道,消费者可自行从这些报道中获悉。就已出售的问题产品如何处理,该负责人告知,松下客服热线一方面会与已购买的消费者联系召回或退换事宜,消费者也可拨打该热线进行咨询,预计召回3个批次产品共计1471台。 ■链接 哪种水最健康 矿泉水。真正矿泉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矿泉水实际上是人工将纯净水中加入几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勾兑”而成的,很难保证自然比例,可能还会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 纯净水。纯净水也被称作蒸馏水、太空水,这种水将所有有害、无害的物质、元素都去掉了。若饮用及烧饭全用纯净水,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潜在危害。纯净水用于泡茶饮用,可以保持茶水的良好口感,但不宜多用。特别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长期饮用。 再过滤的自来水。从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虽然已经过数十项监测,但经过水管网及水箱到水龙头的水,最好还是使用活性炭净化器再过滤后使用。 ■跟踪报道 部分问题净水器仍有售? 虽然部分企业表示将召回问题净水器,但记者在家电卖场还是看到了《公告》中列出的部分净水器产品。在一家电器卖场,记者发现,百诺肯牌P5250UC型净水器依然有样品在陈列,该型号2010-4-26和2010-5-14两个批次的产品被检测出“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导购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接到总公司通知,接受用户的退换货要求。但至于该型号产品为何未下架,导购人员也没有给出答案。 随后,记者致电百诺肯设备(厦门)有限公司进行询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百诺肯公司已在官网发布两批次产品的处理决定,消费者可凭购机发票和产品保修卡免费更换或退货,公司也已责成经销商将库存中的问题产品更换成新批次产品,至于卖场中未下架的产品,对方表示,应该属于同型号新的批次的产品。 ■行业前瞻 洋品牌形象受损 此次进口净水器产品大规模事发,让长期以来青睐洋品牌的消费者也开始担忧,而这种担忧是否会对这些品牌净水器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净水行业协会(筹)秘书长顾久传认为,国外品牌在此次抽检中纷纷被“点名”缘于多种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此前我国监管部门对家用净水器的抽检范围主要集中在国产品牌,给消费者造成进口净水器更安全、质量更好的“误导”。此外,国内外水质的差异和饮用水安全标准指标的不同也是一部分原因。 顾久传表示,无论如何此次事件对行业震动很大,对市场影响也不小。他指出,对于被点名的这些企业和产品,消费者会心有余悸,销售肯定会受到影响。 ■记者手记 让人失望的不仅是被“点名” 原本让人“放心”的洋品牌也不再让人省心了,着实让人失望。但让人失望的还不仅于此。虽然一部分洋品牌对“被点名”反应迅速,积极应对,立即做出了声明,但更多的品牌在此次事件中却选择了沉默。沉默的原因或许是不想被关注,最大限度地减小此次事件对企业的影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致电《公告》中涉及的8家洋品牌企业,仅有一两家接受了采访,而其余的公司不是以“必须实名制转接”为由搪塞,就是以“相关负责人不在”曲线拒绝,再就是遮遮掩掩答非所问,消极的应对方式无疑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漠视,也是企业不敢承担责任的表现,比起被“点名”,大牌企业这种“耍大牌”的态度更叫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