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一条消息引起了不少考生及家长的关注,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公布的2011年招生政策上,“上了一本分数线且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录取的前二十名考生,四年学费全免”被放在头条醒目位置,这则消息对于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 早在办学初期,湖南涉外就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句口号不仅仅存在于办学的思想中,而且真正实现在该校的办学过程中:每年开学,新生报到厅必有一条专门为贫困生开辟的绿色通道。2010级学生张磊说:“考上湖南涉外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来到了这所全国闻名的民办高校,忧的是家里为负担自己上学,经济上早已入不敷出,面对高昂的学费,我该何去何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他来到了涉外,没想到学校早已了解他的情况,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很快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减缓学费的手续,高高兴兴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宿舍。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提出,在教育行业中关于“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不断的牵扯着全社会人的心,目前各种社会力量也纷纷参与到资助队伍中来,作为民办高校的引领者——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一是通过举办大型晚会等文艺活动募集、吸纳社会资金,设立冠名专项助学金,为学生提供资助;二是由企业直接选拔资助对象,对口资助,为学生提供学费及生活费等,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目前北方投资集团、浏阳河酒业、三一重工、武陵源索道公司、猎鹰集团下属各公司等均为湖南涉外的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湖南涉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自立精神,解决部分经济困难,学校在校内各部门开辟了近两百个固定助学岗位,同时还与校外各商家广泛联系,开辟了一些临时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生提供有偿劳动机会。
湖南涉外的学子与导师亲密合影 在湖南涉外有一项“绿色工程”,是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这是一项以资助贫困生为主要内容、集“奖、贷、助、补、免”为一体的奖助学体系,涵盖经费保障、组织设置、制度建设和对学生的教育以及文化层面;资助项目包括特困学生补助金、临时性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奖学金、学费减免与缓交、社会资助、“1+1”帮扶、爱心资助等各方面;凡是学习刻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通过申请,且由学校审查同意,即可获得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还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表现情况,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发放特困补助金,发放金额、比例和规模在民办高校中都是最高的。 正是因为湖南涉外秉持着教育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办学态度,也因为湖南涉外办学层次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来到了该学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成为同学中的翘楚:外国语学院2010届毕业生志铖是一位家境贫寒的学子,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发愤图强,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去年,他通过学校的牵线搭桥,得到了深圳一家外贸公司老板的青睐,在公司的资助下,他参加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赴美社会实践活动。在美国工作的三个月里,他因工作成绩出色,成为13名优秀员工唯一的一位华人员工。回国后,他顺利进入深圳公司,现已成为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郑涛来自湖南澧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由于父母多病,家中一贫如洗。郑涛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来到了涉外,学校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特批让他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之后老师还帮助他申请了国家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郑涛深知这个求学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经过努力,他拿到了专业成绩年级第一名,并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在“五四”评优中荣获“学习优秀奖”,并入围涉外学生最高奖“杰出青年奖”。像这种因为家境困难,背负重任,却不依不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在该校是不胜枚举。
欣欣向荣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教育之于中国,如巨厦之基石,呼唤每一个人拿出真诚和热忱,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将崇尚知识、尊重教育、启蒙社会,作为当仁不让的责任,不仅为贫困生搭起了通向人生目标的阶梯,也成为大学生培养优秀人性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