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体系 胶州湾隧道的管理也颇具“国际水准”。青岛国信集团作为国内首次非工程专业投资公司,采用国际主流的“小业主、大社会”进行青岛胶州湾隧道的管理,为我国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多元化投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作为施工人员近3000人的重大工程,整个隧道项目管理团队只有21人,却吸引到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在内的近30家“国字号 ”团队参建,管理水平达到国组织架构上,青岛胶州湾隧道采用建设、管理、运营合一的项目法人制度。青岛国信集团全权负责隧道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为此专门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前期论证、立项,建设期采购、施工管理,以及隧道开通后的运营和维护。相对于传统的、临时性的管理机构,这种建设运营合一的项目法人体制,更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责任心,有利于保持管理的连续性、统一性,有利于建设放心工程、精品工程。这种优势在项目论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2006年1月胶州湾隧道工程获批后,全市上下要求尽快开工、早日圆梦的呼声非常强烈。国信集团围绕整体方案、前期设计和风险控制,本着“前期准备工作再怎么充分也不过分”的原则,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全力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足。整个准备工作,前后花费20个月的时间,先后邀请近20位两院院士和设计大师,多次进行专业咨询和研讨。正是因为准备工作扎实充分,2007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后仅用时不到三年,就实现主线贯通。 管理机制上,青岛胶州湾隧道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快速反应。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需要现场协调、快速处置的突发问题多。管理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坚持在一线靠前组织协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2009年5月,隧道海域段施工经探孔发现出水,最大探孔出水量每分钟156升。项目公司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险情,负责安全与技术的管理人员迅速召集地质工作小组及注浆控制小组,根据预案及险情,现场研究注浆堵水方案,对出水段进行预注浆封堵。据统计,隧道施工共安全通过29个注浆段,累计约870米,堵水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日常施工中,项目公司派出管理工程师,24小时吃住在两端工地,与施工和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同时进行现场管理。在隧道进行注浆堵水、穿越超大断面、过断层破碎带等关键施工阶段,更是将专家咨询和方案评审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资开支上,青岛胶州湾隧道采取多渠道融资,精细化开支的方式。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总投资32.98亿元,在这中间,市政府不用从财政账面上出一分钱,资金全部由青岛国信集团自筹。融资中,青岛国信集团积极利用现代资本市场,2007年发行的我市第一支企业债券5亿元,2011年又成功发行我市第二支企业债10亿元,并先后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了6亿元的软贷款、2亿元的技援贷款及5亿元的项目贷款。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胶州湾隧道建设资金融资成本低于市场基准利率超过30%。在招标采购环节,投入力量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编制合理的投标控制价,既保证了质量,又控制了成本。据统计,仅土建工程主体和机电设备安装合同有效价较概算就节约近4.5亿元。在工程建设环节,通过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准确调整围岩级别,累计节省投资超过1亿元。经过同口径对比分析,胶州湾隧道投资概算明显低于国内同类工程。 |
上一篇: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奇做客民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