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四方建区60周年> 两改项目 > 正文

四方区回迁房安置首次全程引入民意我的房子我做主

来源: 2011-06-30 17:07:52

 

    拆迁、回迁安置,因为利益纠葛,这些字眼往往意味着争吵和冲突。1月 23 日,在四方区郑州路50号回迁安置房选房现场,102户居民却在不到 1天的时间里全部选中了自己中意的房子,用回迁户的话来总结就是:我的房子我做主。

    50年老房子寿终正寝

    “我是1982 年搬到郑州路50 号的,已经快30年了。”郑州路 50号回迁房住户之一吕大姐介

绍,郑州路50号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一共5排2层小楼,“起初,这里还是造纸厂的‘ 干部楼’呢。”

    据介绍,当时这5排小楼每层有2个卫生间,一个水龙头,甚至还有一部电话,在那个家家户户住平房的年代,这样的居住条件是不折不扣的“干部楼”。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楼”也逐渐落伍了。特别是后来每层的厕所改造后,整个大院里只剩一个公共厕所,门口还有一条大水沟,居住条件急剧恶化。当时郑州路50号居民的居住面积普遍较小,其中吕大姐一家三口就挤在不到 25平方米的小空间里,而拆迁的说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居民中流传,直到 2008年,这个愿望才实现。

    2008年9月,随着四方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落成,紧邻的郑州路 50号也迎来了改造的契机。

    评估设计,住户拿主意

    郑州路50号改造最高兴的就是居民,最紧张的也是居民。

    四方拆迁服务中心主任李守泉告诉记者,郑州路50号的居民大都是企业工人,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有些条件稍差的担心买不起回迁房。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让住户参与了从房屋评估到最终选房的全过程,让开发商跟着住户的要求走。

    从2008年5月开始,四方区洛阳路街道办事处就开始了入户调查,对郑州路50号120户居民的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家庭构成都做了细致记录,“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对居民的户型、面积要求有了第一手的材料。”洛阳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孙云超说。

    随后,办事处提供了 4家评估公司,让居民自由选择,并最终确定了 5300元/平方米的补偿款价格和 6300元/平方米的回购价。根据入户调查的结果,办事处将居民的户型和面积要求提供给3家开发商,并公示了各开发商的最终设计图样,由居民选择并确定了开发商和户型设计,120户居民中,除 18户选择货币补偿外,其余住户都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了户型和面积。

    吕大姐告诉记者,当时开发商提供了 60、78、79、84、90、10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并且还有54、60 平方米的小户型供困难户选择,自己选择了 84平方米的户型,“现在就盼着领钥匙了。”

    拆迁安置更需要人性化

    1月 28日,记者在郑州路50 号回迁安置房施工现场看到,两座多层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主体结构也已经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施工,预计今年10月,回迁的住户就可以住进新房。

    郑州路50号的老居民们有时间总爱到这里看看新房的施工情况,“现在的居住条件真是翻天覆地了。”吕大姐说,不仅筒子楼变身现代社区,紧邻的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更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记者看到,体育街上近40个乒乓球台都站满了打球的孩子和老人,体育馆、羽毛球馆里也是人声鼎沸。

    比居住条件改善更让居民们高兴的,是这次回迁安置中从始至终的人性化关怀。

    王春(化名)就是郑州路50号困难家庭之一,曾经担心买不起回迁房的他,如今也选到了满意的新房。王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数年前就破产了,妻子退休后也只有800多元的退休金,家里的生活不算宽裕,根据政策只能负担一套 55平米以下的套一住房。“幸亏有这个先按要求定户型的办法,要不我们哪有房子住。”

    在171套可供挑选的房源中,有3 套面积为54.36平方米的小套一户型,这3 个小户型是专门为王春这样的两户“特需居民”专门设计的。“为解决户型安排上的难题,开发商把3个小户型的房子全部安排在了一层。”孙云超说。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