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百舸争流——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来源:新华网 2011-06-21 17:00:00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场温馨的“火锅宴”后打开了“禁区”。1979年1月1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邓小平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5位工商界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边吃火锅边谈话,第一次提出“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落实政策以后,工商界还有钱,有的人可以搞一两个工厂”,“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突破“禁区”后,理发

、修鞋、磨刀等一批城市个体户在街头诞生,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

    在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等微观层面的改革得以启动的同时,宏观层面的财税制度随之推进。在利改税完成后,以“分灶吃饭”的分权方式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资源支配能力。1988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地方财政包干办法。

    服务于经济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破冰”。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恢复成立或独立运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产业分工为特征的专业银行机构架构初步形成,金融机构从一元化转向多元。

    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西岸,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第一记开市锣声,中国资本市场揭开了历史序幕。

    如果说之前12年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企业发展松开种种束缚的“绳索”,那么这之后20多年的改革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纷纷提速,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努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依法治国铸伟业——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一篇: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放眼世界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