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日,江西德兴市一条街道被暴涨的洪水淹没 城市规划需反思 新华社这篇文章题为《“逢雨必瘫”拷问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文章中称,江城一日变“水城”,此处“水漫金山”,那里“行车如船”……18日一场强降雨致使武汉三镇渍涝严重的场景,实则是当前诸多城市“逢雨必涝、逢雨必瘫”境况的一个缩影。文章认为,在问题不断凸显引起诸多疑问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警 对于城市“逢雨必瘫”的原因,文章进行了剖析。其一,“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近年来,城市大拆大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对雨水吞吐不及,消化不良。像武汉湖泊众多,原来暴雨时路面渍水很快进入湖汊,但现在湖边高楼林立,湖汊变成工地,甚至填湖建小区。” 存“重地表,轻地下”弊病 其二,文章指出,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相当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形成严重的‘肠梗阻’。” 文章以武汉为例说,武汉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但每年都有七八次降雨大大超出这一标准。建设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暴雨来时必然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 应对暴雨存“软肋” 此外,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在暴雨应急机制、组织能力还存在“软肋”。 文章最后说,150多年前,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至今仍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巴黎、伦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赣州建于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统能使城市千年不涝,都值得借鉴。文章呼吁,如果城市建设管理者不能从教训中获得认识,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就很难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据新华社电 武汉路面积水 市长当场道歉 18日,暴雨肆虐,武汉江岸区韦桑路全部被淹。一辆公共汽车抛锚浸泡在水中,有人在齐腰的积水中行走。 11时,武汉市长唐良智趟过二三十厘米深的积水,走进韦桑路一老居民小区一楼。雨水已漫进屋里,有居民反映,积水太深不知路况,有人还摔伤了腿。唐良智向围拢来的居民诚恳道歉并承诺:“我们马上解决。”唐良智说:“各个地方都在积水,老百姓都在骂,领导干部这个时候都应在现场。”据《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