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警方破获假洋文凭案 两百多高管身陷骗局(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6-20 14:29:00

  例如,犯罪嫌疑人李某在2008年9月以8800元的价格,通过一家名为“美国认证协会”的组织在美国办理了一个叫“America Technology University”(翻译成中文是“美国科技大学”)的公司,并收到对方邮寄的带有学校名称的注册证书、钢印、公章等物品,之后又花8000余元通过对方开设了以这所“大学”为名的一个美国语音录音电话以及一个以“-edu”结尾的美国假网站(正规的

美国高校网站的域名最后应为“.edu”——记者注),准备以“美国科技大学”的名义在中国国内招生诈骗。

  而犯罪嫌疑人余某等人代理招生的“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的英文名称是“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其网站域名为“”。而正规的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的英文名称是“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其网站域名是“”。

  更隐蔽的是,办案民警在对起获的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印章进行试验时发现,此章加盖一般显示为“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当用最大力量加盖时,原印后面会显示出尾缀“.Inc”(公司)。

  原来,所谓“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在美国是以有限公司的名义注册的,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注册的公司,并非是一所学校。

  在饶明党看来,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做法“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一般来说,想走这种捷径获得国外高校硕士、博士学位的受害者本身英语水平有限,也不知道应该通过哪些正规的渠道去核实上述高校证书的真实性。当犯罪嫌疑人点开相关‘山寨网站’或盖上相关印章时,他们往往会轻信犯罪嫌疑人所说的高校和证书是真的。”饶明党说。

  在向办案人员的供述中,多数犯罪嫌疑人都承认自己所在的公司并未取得相关的招生办学资质和相关行政许可,在宣传材料中提到的所谓学位证书和认证证书都是假的。

  犯罪嫌疑人余某在回答办案人员关于“你们在招生简章上是怎么介绍这个学院证书的”这一问题时坦承:“我们介绍的是,这个学院的证书是在美国认可的,和其他的美国大学的证书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些都是假的。”

  另一位犯罪嫌疑人在回答“这些证书是真的吗”的问题时直接答道:“不是,都是假的,但我们向客户承诺是真的。”

  假洋高校文凭买卖的地下市场有多大

  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开始都知晓自己所在公司的代理业务涉嫌诈骗,有的犯罪嫌疑人一度认为公司办理的那些学位证书都是真的。

  犯罪嫌疑人赵某向办案人员供述,他2009年11月到北京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上班,主要负责招生业务,“每月2000元工资,另外加百分之三的提成”。

  赵某的业务是负责“美国休斯顿大学在中国北京大学举办的博士生培训班”,针对企业高层进行招生,毕业时发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国外承认,但国内不承认。因为还没有毕业的,所以赵某本人也没有见过博士学位证书。但他的老板武某某说证书是真的,赵某也没再多问。

  但在去年7月,当媒体开始讨论唐骏“学历门”时,赵某开始对自己所代理的业务产生了怀疑。

  “2010年9月,看到新闻报道唐骏的‘学历门’时,我就怀疑我们办的休斯顿大学博士培训班是假的。2011年3月,老板武某某通知我们办的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培训班暂停了,因为学员要退费,我才肯定我们办的这个班是假的。”赵某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些犯罪嫌疑人是“被动”走上这条诈骗之路的。廖某便是其中之一。

  2006年,犯罪嫌疑人廖某报名参加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开办的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学习班,当时交了6.5万元。但廖某拿到毕业证书后,发现自己被骗了,从而知道了李某某利用加州管理大学诈骗的事情。于是,他从李某某处拿了一套美国加州管理大学的毕业材料。随后,廖某自己成立了一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利用从李某某处获取的毕业材料伪造了一套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大学的毕业材料,并与邓某、李某某合作,开始走上利用国外假学历诈骗的道路。

  饶明党告诉记者,还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在高校毕业后应聘到从事诈骗行为的那些公司,起初以为自己从事的是正规的招生代理业务,但后来发现真相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了这个“行业”里。

  在这个“行业”里,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证书费用和认证费用都有比较固定的“行情”。

  一位犯罪嫌疑人在供述中承认,几千元的费用“不可能得到任何大学的硕士文凭”。

  “但是我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别的‘美国大学’收的费用比这个价格高得多,大家都是这样做,明知道美国大学的证书不可能是真的。和我一样做这种代理的人太多了,也就没有人真的在意证书是真的还是假的了。”他说。

  而当有人对公司宣称的伪洋高校及相关证书提出异议时,犯罪嫌疑人会用“行业”内通用的“话术单”应对。

  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供述中表示,他曾负责公司业务员的培训,“告诉业务员怎么从网上找各大企业负责人的信息,之后告诉对方自己是林肯大学中国区的招生办事处,然后按照我给的话术单子上写的东西介绍林肯大学。宗旨就是让对方信服我们,来交费报名。”

  遇到有人对证书的性质提出质疑时,“我们有专门的话术,向客户宣传我们的证书能够得到认证,是国家认可的”。

  饶明党告诉记者,从目前侦办的案件看,假洋高校学历买卖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这一地下市场到底有多大,暂时还无法估算。

  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在供述中举报了多位“同行”,涉及“美国瑞恩斯大学”、“美国斯特夫大学”、“加利福尼亚美洲大学”等所谓伪洋高校。其中两位“同行”涉及的案件,也在此次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侦办之列。

  在饶明党看来,部分受害人的防范意识不强,也是犯罪嫌疑人得逞的原因之一。

  “有的受害人在未对嫌疑人公司的资质、嫌疑人的身份等情况进行任何核实的情况下,轻易相信嫌疑人提供的招生简章等材料及口头承诺。有的受害人虽有所怀疑,却未到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管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官方机构核实,仅在嫌疑人提供的山寨网站上查询到相关信息后便支付高额的报名费和学费。”饶明党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了多位相关诈骗案件中的受害人,但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一位受害人告诉记者,“花这点钱,对我来说,没什么损失,反正也上过课”。还有一位受害人表示,其实一起受骗的有上百人,一个班的就有三四十人,“同学间的组织者告诉大家,最近不便接受采访,要求大家都不接受采访”。

  对此,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管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答复称,受害者在面临假洋学历诈骗的问题时,如果不便判断的话,在选择上应该警惕。一是要确定那家公司的性质,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管处的网站上公布了具有资格的中介组织。二是要确认国外学校的学历是否能够得到教育部的认可。

  “教育部认可的学校名单、中外合作办学的名单都在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管处的网站上有,可以去查。如果不确定的话,可以打教育部留学中心的电话查询。”该工作人员说。

-

相关阅读

上一篇:沈阳闹报社工商局长被立案 曾用权力封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