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沂蒙山小调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11-06-20 08:26:01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

    这首《沂蒙山小调》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风靡全国。至今仍脍炙人口,流行不衰。它歌词朴实、生动,曲调舒展、豪放,节奏明快、有力。

    《沂蒙山小调》来源于鲁中山区的民间小调《花鼓调》。抗日战争时期,这支民间小调在沂蒙一带广泛流传。当时,在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工作的李林同志发现了这首民歌,为了配合政治

斗争,他和其他同志合作,将《花鼓调》加以改编,添上新词,取名《打黄沙会》。“黄沙会”是一个反动组织,它勾结国民党顽固派张里元的势力,横行乡里,不断袭扰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被迫反击,而《打黄沙会》这支歌,则起到了教育群众、鼓舞人民的作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音乐工作者和民间歌手,对这首歌进行了整理、改进和充实,从曲调到歌词,都做了一些加工,于是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首《沂蒙山小调》,热情歌颂了沂蒙山的秀丽风光,歌颂了翻身农民的幸福生活,歌颂了党的领导,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易记易唱,易于流传。这里没有华丽词语,没有铺排夸张,曲调也改成了3/4和2/4的混合节拍,显得更加淳美、悠扬,节奏舒缓,象征着沂蒙山人民纯朴敦厚的气质。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汇演。临沂地区莒县歌手韦友琴演唱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她用甜润的歌喉,用沂蒙山人特有的气质,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和听众。她的歌声朴实、纯净、热烈、开朗,当时就受到陈毅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陈毅同志在沂蒙山区打过仗,对沂蒙山区怀有很深的感情。这首歌使他备感亲切。此后,韦友琴同志演唱的这首歌被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反映山东老革命根据地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如《沂蒙颂》、《春到沂蒙》等,都以《沂蒙山小调》的乐调作为主要的音乐素材。《沂蒙山小调》成了沂蒙山的象征,成了沂蒙人的象征。这首歌不胫而走,很快从沂蒙传遍全省、传遍全国。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孟良崮战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