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未完全走出召回阴影的锦湖轮胎,在中国的一家工厂又陷入长达数日的劳资纠纷。锦湖轮胎长春工厂400多名工人自8日起集体停工,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尚未有复工迹象。 不仅如此,国家质检总局10日又紧急发出风险警示通告,指出部分韩泰轮胎存在安全隐患。韩系轮胎企业正陷入一场群体性质量危机。 停工第五天 记者在长春采访时了解到,此次事件由工资待遇引发。 李元(化名)是锦湖轮胎(长春 据李元透露,该工厂的工人底薪都不到1000元,80%的工人底薪在870~950元之间,福利方面每年只有两次,奖金平均每人100元,外加120元超市购物卡,其他什么福利都没有。 李元认为锦湖的工作条件也很一般,“口罩每个月只发5个,手套只发10副,鞋一年一双,完全无法满足在轮胎工厂工作的需要。” 厂方回应:力争今日复产 停工事件得到锦湖长春工厂方面的证实。 11日,该公司企划财务部部长金炳根在工厂办公室对记者证实,目前工厂的确已经停产,公司管理层正在与一线工人代表进行协商,争取尽快达成共识,周一恢复生产。 工资待遇是双方矛盾的焦点。锦湖长春工厂一线工人工资构成为基本金+岗位津贴+技能津贴(设备部)+加班费+奖金,金炳根称,工人平均税后工资为1700~1800元,而工厂每年会根据长春市最低工资水平上涨的幅度进行上调,“工厂本来计划7月份上调工资,没想到突然发生了停工事件。” 李元证实了工厂计划涨资一事,“从年初就说要涨,拖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金炳根称,锦湖长春工厂工人的工资在同行业中属于中等水平,“比整车厂差很多”。但李元却对记者称,在长春市,他们的工资属于中下等。 锦湖长春工厂一期工程是韩国锦湖韩亚集团在我国设立的第三家工厂,占地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5亿美元,2007年建厂投产,是长春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据锦湖方面透露,该工厂目前日产轮胎1万余条,年产420万条子午线轮胎,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 据该工厂某中层称,每停工一天,这个工厂损失大概400万元的产值。但这一数字并未得到金炳根的确认。 而据金炳根介绍,锦湖长春工厂目前主要为整车厂做配套,“每年给一汽-大众配套50万条,给一汽轿车配套60万条。” 工人停工导致停产已经波及到下游整车企业。据记者了解,由于一汽轿车的奔腾品牌使用该厂轮胎,从10日起,已经出现生产线短暂停产。 目前,该工厂所在的长春市高新区政府已介入停工一事。 质量危机 巧合的是,10日晚,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发出风险警示通告,指出部分韩泰轮胎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爆胎事故,车主如发现轮胎鼓包、胎体内侧帘线外露、漏气等,应停止使用。 韩系轮胎企业正集体陷入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今年“315”被央视曝光后,锦湖轮胎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一泻千里,据媒体报道,“315”之后,锦湖轮胎国内零售量几乎为零。 质量危机影响了企业效益,间接导致了锦湖长春工厂工人的停工。这一逻辑得到了金炳根的认可,“如果企业效益好,工人工资会有大幅提高,但现在效益并不好。” 金炳根并不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销量下滑是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上周天津工厂已经重新拿到了3C认证。”金炳根认为,效益不好一方面跟长春工厂投产较晚有关,另一方面轮胎制造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天然橡胶今年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轮胎企业成本压力都很大,如果天然橡胶价格上涨30%,那么轮胎产品价格只能上涨10%,更多的成本需要自己消化。” 此前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企划市场部总经理金炯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由于天然胶跟合成胶涨价,企业没办法承受成本压力,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3月份,锦湖轮胎进行了3次价格上调。 显然,这家对下游溢价能力不强的轮胎企业在内部消化成本压力的过程中,并没有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有分析认为,“315”召回事件的导火索便是锦湖轮胎为了压缩成本而使用过量的返回胶,导致质量问题。 管理短板 虽然轮胎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但国际知名调查机构Alix Partners最新发布的报告却指出,中国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高的盈利水平,2010年的平均利润率约为10%,比整车厂商的利润率高2.4个百分点,并为2008年利润的2倍。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在2010年增长了44%,达到约1.644万亿元。 根据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特点,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由此可见,更多的利润已落到外资零部件企业口袋里。 但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并没有在内部管理方面下工夫。锦湖轮胎工人工作环境恶劣早已被央视曝光,为此,锦湖(中国)董事长李汉燮在5月15日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曾斩钉截铁地表示:“在员工福利待遇或相应的福利措施这块我们一定会作改善。” 锦湖中国高管的承诺显然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长春工厂长达5天的停产再次将韩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劳资矛盾推向高潮。 事实上,劳资纠纷已不是单一企业的问题。此前,本田汽车上游零部件企业也发生类似事件,而为北京现代提供6个车型零部件的主力企业北京星宇车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也出现过24小时的劳资冲突。 频频激化的劳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韩资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内部管理水平的短板,可以预见,如上述问题不及时解决,类似事件或无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