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岚昕先生认为,相对于公办大学,民办大学有更大的改革压力,在体制之内,但没有相对应的体制保护和资源扶持,所以民办大学要成功就必须在体制内有所作为,而事实上也的确可以有所作为。
世华集团姜岚昕先生 姜岚昕先生强调,自己是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世华智业集团董事长,属于企业家办大学,全国很多民办大学的校长都兼具这两种身份,这其实是一种优势,让自己可以清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深谙人才培养过程,明了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以终为始,在大学教育中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脑体倒挂等市场现象,姜岚昕先生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不全在大学一方,而是包括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大环境共同造成为学历而学,为分数而学,为面子而学的社会风气。为解决这种局面,姜岚昕先生介绍了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三优”教育创新。“我们通过优选、优育、优职的‘三优’教育模式,实现特长生、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入学,不再是用分数确定专业,而是根据个性、爱好、潜力来确定专业。通过营造实战、实效、实操的校园文化,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优育的目标;而校企对接,课堂与岗位的对接又让学生的优职有了保障。”姜岚昕先生对记者如是说。 姜岚昕先生认为,要破解大学改革困境需要两个根本要素,一个是理念,一个是耐心。理念要让大学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本,把对学校名号、学校收益、学校资源的追求放下,在孩子的成才道路上要引导得更早,扶送得更远。关于耐心,姜岚昕先生表示,大学成功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大学,而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在进行“三优”教育之前首先进行了战略调整,那就是转向做小、做少、做专、做精,压缩专业数量,减少招生规模,集中资源做强所设专业,真正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对于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教育创新是否会发挥鲶鱼效应,姜岚昕先生表示:“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不比南方科技大学的影响力,我们首要的事情是要把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实现优职比什么都显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