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新闻网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一对普通的德国男孩和中国女孩,一段唯美的爱情交响曲。由青岛市话剧院和德国帕特博恩市威斯特法伦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话剧《龙牙》,带着莎士比亚范儿的独有气息,从纯洁无瑕的白色房间中走来,向人们讲述了20世纪初青岛女孩梅林与德国男孩的一段伟大的、但没有真正实现的唯美爱情故事。6月7日下午,该剧在青话小剧场进行了彩排,“克服语言障碍”,利用演员的戏剧张力
白色主调,画一段唯美爱情 《龙牙》是以发生在青岛20世纪30年代詹姆斯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剧目围绕男女主人公面对亘古不变的的爱情所表现的“单纯美好”和“刻骨铭心”展开。编剧安德烈亚斯斯尔特通过“挖掘现实生活产生灵感”的创作实现了“用欧洲叙述方式融合中国审美观”。
白色的方形舞台,白色的墙壁,三把洁白的梯子。悬在白色空间里的是三片白色的屏板,左右两侧的屏板上分别映有“Liebe”(爱)和“爱”的字样,中间的屏板上则是一张梅林的老照片。偌大的白色舞台空间上,随着耳边缓缓道来的一对恋人嬉笑的画外音,左右两侧的屏板徐徐升起拉开了序幕。轰响的战斗机、炮火、枪击声等逼真的音效极好的烘托出一个超现实舞台。蓝、白、红、黄等一次次的光影投射让时间和空间见证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深拥相吻,长达30秒热吻催泪 “你会等我这么长时间吗?”“我当然会一直等你,你呢?”“是,我会一直等你。”剧中男女主人公或蜷坐在海边的芦苇棚里谈情说爱,或在深夜的星空下规划着未来,这对剧中的跨国情侣,也首次在舞台上献出长达30秒的深吻,这份感动触动了不少观众的心灵。善良执着的梅林,感情细腻的德国男孩,相爱却因战争分开,当初一句简单的“一会儿见”,而最终变成了漫长一生的等待。在他们年迈的时候,心中仍然一直无法忘怀年轻时那段最美丽的日子。 “光阴如梭,盖起了新房,拆掉了老房。有人生,有人死,周而复始。”青话演员滕飞不断地用这句旁白叙述故事的发展及回忆的再现场景。偌大的舞台上,演员们利用梯子、手提箱以及追逐和跑动使戏剧产生了富有韵律的节奏感,演员的神态和慢放般的动作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焦虑与矛盾,令那份爱情刻骨铭心。 中国元素,烙上京剧念白出彩 如果说,这部剧的前半部分是带有欧洲口味的文艺范儿,那么后半部分便是富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虚幻童话了。该剧的德国女导演玛雅•凡克一直钟爱中国元素,戏中特别加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和现代音效,将戏曲、民族舞蹈、现场拟音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比如,饰演龙牙的滕飞在一段莎士比亚式的旁白之后,居然跟着锵锵的鼓点,道起了京剧的念白,陈媛饰演的林梅也水袖善舞。而饰演孙女的达格玛•耶苏泽克的表演也融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随着桃花姑娘大跳秧歌舞,这充分体现了德国演员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热情喜爱。 此外,孙女在博物馆里体验的一段“龙的世界”也颇具魔幻的童话色彩:闪闪发光的软骨鱼的热情款待,海草与水母争着要请孙女到她们那里做客,甚至传说中的石老人也在吞云吐雾中若隐若现。
无需翻译,带你听懂两国语言 《龙牙》的另一处魔力在于,这部剧由中德两国演员共同演绎,在舞台上演出时也说着不同的语言,除了票根上简单的剧情介绍之外,剧情全场演出没有字幕。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观戏却没有任何语言的障碍,因为仅仅看演员的肢体动作,看灯光勾勒出的场景空间,听充满情绪的音乐,你就读懂了主人公的梦境与现实:在博物馆,梅林给男孩讲龙的故事,“龙牙”开口说话让男孩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欢欣雀跃;在海边,梅林和男孩倾听贝壳的声音,嬉闹索吻;在码头,梅林和男孩在战争的包裹下含泪离别;在分隔两地后,他们终日用异地通信的方式互诉相思之情,那纸纸情书贴满了整张墙壁……得益于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观众不靠翻译都可以轻松地看懂这部戏,并可以结合自身的想象在脑海中为角色们加上合适的“台词”。 “让我最深刻的是开场和结尾的那五名演员的独白,一字一句中,他们各自用传统的方式讲述故事,阐释着人生的真谛,耐人寻味。”一位观众表示,这种“语言障碍”,使得演员们可以完全自由地通过形体、表情、声调等其他无限的手段去进行表达,而观众也可以自由地去感觉和体会剧中人物可能的心情、语意。
《龙牙》演出时间定为6月11、12、17、18、19日 晚7:30,演出5场,即日起便可以开始拨打青话小剧场的订票电话:82818181开始订票了。 |
上一篇:青岛学生装公开招标会议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