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南区自 2008年提出“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以来,就开始在义务教育均衡进程中探索前行。科学统筹,“抓东西、强中间、优全盘”,填谷扬峰,市南区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格局业已初现,市南区基本实现了由“点”上的名校教育品牌向“面”上的区域教育品牌的转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 硬件升级合理布局 为落实 软件均衡共享资源 市南区还紧紧抓住名校校长和名师这一教育优质资源的核心,加大人才流动与培养力度,激发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活力,从“软件”上实现教育公平。2008年以来,市南区82%的公办中小学校长和81%的中小学副校长已经完成了轮岗,成立了3个名校长工作室,以名校长带动年轻校长的成长;选派47位名师到发展中学校任教,优秀师资辐射到61%的小学及75%的初中学校。此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第二届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中获得优胜奖。 市南区坚持“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名师培养配套措施,出台了《市南区名师培养计划》、《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每两年评选10名“市南名师”,除规定每位名师获得奖励1万元之外,还赋予名师指导培训、帮扶义教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2008年以来,市南区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教师发展培训基地,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教科研及教师培训;启动了《教师专业素养三年提升计划》,旨在通过三年的全员练兵,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011年,市南区又启动了师资培养 “五项”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千名班主任全员心理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加快各层面教师的培养。 近期,市南区教育局正在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工作,拟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在全区各校范围内,采取学片内交流、校际点对点帮扶交流等方式让教师资源流动起来,成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源头活水。硬件升级,软件更优,为市南区向教育现代化腾飞的发展之途铸就了坚实的两翼! 创新管理借力发展 为尽力缩小校际差距,有效提升全区学校的教育品质,市南区还在创新管理模式、发掘优质教育潜力方面作出有益尝试。实行了学区片管理和校际牵手,在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中进行捆绑式考评,促进了幼小初一体化的衔接发展,推进了中部优质学校与东部、西部普通学校联合发展,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全区呈现出“中间带动、两翼延伸、优质扩大、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确立了“上挂外联、高端借力、分层发展”的目标,如今70%以上的初中学校实现了与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姻”。2011年,市南区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识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将在教学、科研、活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清华优才素质培养系列项目”为核心,构建青少年素质培训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普及课程,为全区青少年提供更加高位的素质发展平台。 一校一品彰显特色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并不是千校一面,而应是追求高水平、高层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市南区坚持 “特色育人、文化立校”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在综合把握传统文化、发展潜力、办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基础上,充分挖掘优势项目,准确定位,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努力形成市南教育“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良好局面。如今,全区70%以上的学校已在特色化建设方面凸显成效,一股源自内涵的力量正在成长起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市南区越来越多的“非名校”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区内更多学生家长的择校愿望大幅下降。生源的良性流动真实地折射出教育取向之变,成为市南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随着全国、省、市各级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优化,市南教育也将秉承敢为人先的姿态和创新精神,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向更高层次迈进,让市南教育的发展真正能够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同步、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比肩! 记者 臧旭平 |
上一篇:市南区启动百日宣讲活动
下一篇:“不用强拆,我们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