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崂山区遭遇多年不遇的寒冷干旱天气,给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茶叶产量较往年减少的情况下,崂山区实行的茶叶苗种、肥料、农药三项“直补”政策发挥了作用,让茶农们的收入实现稳中有升。
“我种茶30多年了,从来没遇见去冬今春这么冷的天气,既冷又旱,茶园减产10%还多。”63岁的朱念勤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的一名茶农,家里种植着2亩多茶叶。虽然茶叶产量有所降低,但令朱念勤高兴的是,他家茶园的收入却比前两年增加了不少。
为何在茶叶小幅减产的情况下,茶农的收入仍然能够实现增长?据了解,除了价格的原因外,茶农得益的是去年崂山区实行的茶叶苗种、用肥和农药三项直补政策。崂山区现有茶农2.1万户,茶园1.8万亩,年产茶叶900余吨,年产值1.6亿元,以茶叶为代表的高效农业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增收渠道。
为提高崂山茶的品质,崂山区从去年开始,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集中发放、统一管理的方式,每年安排资金近800万元,对全区1万多户茶叶种植户标准用药、用肥、品种改良进行直接补贴。这项点对点补贴的方式,直指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对茶叶的种质、管理和药残等关键环节对症下药,不仅直接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还发挥出以一当百的农业“催化剂”作用。
青岛涵雪有机茶场负责人孙建高算了一笔账。他说,政府一亩地包括农药化肥三项直补能补贴300元左右,而且农药是生物农药,能保证茶叶品质;肥料是有机肥,能提高地力;品种都是新品种,能提高茶叶质量,这三项合起来,茶叶价格就提高了,一亩地大约能增收五六千元。
种茶成本降低了,销售收入却显著增加,这“一减一增”的背后,体现出的是规范管理、品质兴茶的科学发展之路。在种茶收入不断提升的激励下,茶农们种好茶、做精品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据统计,今年全区茶园越冬管护面积达到了9000余亩,较去年增加了7000亩,绿色、有机茶园面积也大幅增加,崂山茶“江北名茶第一”的品牌更加闪亮。
“崂山区在崂山茶发展方面,主要是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生产环节抓质量,实施了三项直补优惠政策和茶农万人培训活动;再就是流通环节抓销售,增强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实施开设专卖店、举办赛茶会等有效措施,降低了茶农种茶成本,保证了茶农增收。”崂山区农林局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董玉群说。(白晓 孙景军 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