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科技频道> 数码栏目 > 正文

支付宝“自觉” 中国支付产业创新破茧

来源: 2011-05-25 09:43:37

    2011510,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和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后在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马云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20,在北京朝阳门北大街的中信银行总部,马云跟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刚刚签署了阿里巴巴和中信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

    除了马云频频成为各大银行行长、董事长的座上宾。支付宝近期还跟十几家银行进行了密集的快捷支付上线合作。这一新的服务将网上支付的成功率从此前的60%大幅提升到95%

    即使这样,外界关于银行与支付宝关系的消极猜测依然存在。招行一个多月前下调大众版网银支付额度的消息依然不时被翻出来,冠以“银行纷纷下调网银额度”的论调,成为银行与支付宝“紧张”关系的佐证。

    银行和支付宝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80多家银行与支付宝合作已经回答了这一点。分工和互利,这就是正在发生和即将继续发生的故事的全部。    

    “自觉”的创新

    数年之前,马云誓要用淘宝这只“扬子鳄”击败太平洋里的“鲨鱼”eBay,却发现C2C的核心问题是支付。

    此后,支付宝横空出世。2003年开始,伴随着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络购物市场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服务开始走入亿万用户的生活,并逐步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基础应用之一。

    “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平台,诞生之始的使命是为了解决互联网交易中的资金流动和安全性问题,但随着行业的自发性创新密集出现,这一平台正在逐步往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在某种程度上,它自觉承担了中国金融支付领域的创新使命。”多位分析人士表示。

    为了解决网上银行门槛高,支付成功率低的问题,200610月,支付宝联合建设银行推出支付宝卡通服务。由于办理和使用“卡通”产品进行网上支付相比网银更为简单快速,卡通产品推出后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截至去年年底,仅“支付宝龙卡”的发卡量就突破1700万张。随后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60余家商业银行纷纷与支付宝达成“卡通”产品的合作。

    2010年底,针对原有“卡通”产品办理流程和支付流程分离的问题,支付宝推出升级的快捷支付服务,将开通流程和支付流程合二为一。用户只需填写少量信息并通过手机动态口令校验就可以安全方便地完成网上支付。快捷支付服务首先在信用卡领域推出,截至2011520,上线信用卡快捷支付服务的银行就达到13家,囊括了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平安、兴业、民生、广发等一批领先的股份制银行,交行、中信等更多银行也已经完成签约进入到系统对接阶段。

    据悉,快捷支付将网上支付的成功率从60%大幅提升至95%。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表示,这是银行卡网上支付达到的新高度。

    除了更便捷,支付宝还承诺给用户更大的安全保障。由于快捷支付整个流程不需要跳转到其他页面,目前网上支付普遍面临的木马钓鱼风险也被大大降低。支付宝方面承诺,用户使用快捷支付如果出现风险,支付宝将给予全额赔付。

    支付宝客户满意中心小二慕梓有明显的感受。快捷支付推出以来,支付宝客户满意中心这方面的电话量增加了很多。不过,不是用户发生了风险,绝大部分用户都是来咨询是不是真的有赔付这回事。

    “针对木马钓鱼这样的风险,银行也在做安全防范的工作,比如此前中行将网银转账额度从100万下降到20万,招行将大众版网银的额度下降到500元。很容易看到,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创新和做出的安全承诺是开创性。”易观国际分析师程善宝认为,“这显示了支付宝在完善支付服务方面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分工互利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思维,认为只要是金融业务就该由银行来负责。但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除了银行还需要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而具体到支付领域,除了银行显然也需要更多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参与。”上述人士表示。

    事实上,20106月央行已经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支付宝等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身份给予确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支付牌照近期就会颁发,而支付宝等领先企业获得牌照没有任何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过去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支付领域的发展来看,银行负责基础服务,第三方支付公司则围绕用户需求在银行的基础服务之上展开创新,这已经是建设一套完善的支付体系的基本路径。“整个过程分工明确,互利共赢。”

    有人曾经担忧第三方支付会对网上银行造成冲击,而事实上,正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培育了用户对于电子银行的使用习惯,这也给银行全面转型信息化,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整体水平提供契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贺强介绍,目前,国外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例如,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已经占据产业链的半壁江山,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是所有银行存贷差收入的两倍。产业内部的细致分工支撑起了数十个十亿美元、百亿美元规模的大企业,如VisaMasterCard,西联汇款,收单的First Data等等。在新兴的网上支付领域,PayPal也已经在全球网上支付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为此,贺强认为,中国也应该出台支持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特别是电子支付服务龙头企业的发展。

    金融机构人士说,首先,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和增加上资金清算量,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不仅使各种支付交易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的应用能力,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支付清算组织所在地的货币清算量。

    同时,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现前,支付问题是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重要瓶颈之一,电子支付平台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成本,为引导传统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也有助于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随着央行支付牌照的发放,中国金融产业从线下到线上的系统性创新已经破茧而出。这将会对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创造更多可能。”上述人士表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联想ideapad Z470:潮型色诱的灵感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