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红旗漫卷长征路——记遵义会议与长征的胜利

来源:新华网 2011-05-17 10:19:06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黎平县党史工作者谢俊泉说:“黎平会议讨论了之前在通道会议中涉及的红军进军路线问题,争论十分激烈。博古、李德等人仍坚持北上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毛泽东等人则主张向敌人势力薄弱的黔北进军。双方互不相让,会议一直开到深夜。”

    终于有了结果——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决定放弃原定计划,西进

渡乌江北上。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为期3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上,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批评了博古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通过了“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等4项决定。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青杠坡地区对川军两个旅发起猛攻。此战异常激烈。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葫芦形山谷里,3000多名红军将士阵亡。因敌军不断增援,再战不利,红军奉命撤出战斗。四渡赤水,由此拉开序幕。

    时东时西,时进时退,四渡赤水的100多天中,红军作战方向变更达10次之多,最终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既定战略方针。中央红军从此改变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原馆长、党史专家费侃如这样描述遵义会议在党史、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意义极为深远。”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的光辉历程
下一篇:忽如一夜春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