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正文

青岛“革命火种”在这儿萌芽 ——探访海岸路18号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5-16 10:58:38

开栏的话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90年前,正值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彼时,一批胸怀远大志向和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来到青岛,建立了早期的党组织,正是他们,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在沉沉黑夜中为广大劳苦大众点亮了前进的航标灯。从此,青岛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青岛党组织从1923年建立到1949年青岛解放的26年中,虽然屡遭敌人破坏,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以鲜血和生命实现着他们的誓词,践行着他们的信仰,最后终于迎来了光明。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本报派出一批青年党员记者,与读者一起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与读者一道寻访党在青岛的光辉足迹,并于今日起推出“旗帜”专栏。

5月11日,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斑驳地落在海岸路18号——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门外相隔数十米的轨道上,火车轰鸣而过,使这里愈发显得静谧。几位前来探访的参观者一路静静走来,重温80多年前那段激情岁月:踌躇满志的邓恩铭、王象午、王尽美、李慰农等共产党人来往于此,撒播下燎原的 “革命火种”,为青岛掀开了新的篇章。

这是一处由四排平房呈方形围合而成的德式大院,原为四方机厂西公司职员宿舍,推开靠西一排房屋的狭长门窗,墙外即是内外棉纱厂 (解放后的国棉二厂)。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助理馆员谭玉玲带着我们探察周边的地形:“院子南边就是大康纱厂 (解放后的国棉一厂),北边则是隆兴纱厂(解放后的国棉三厂),东边门前当时是一条羊肠小道,再隔一条铁路就是四方机厂。这处大院位居多家工厂中间,位置易于联合工人力量又相对僻静,将其开辟为开展革命工作的根据地,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

而放眼全国,青岛上顾京津、下趋淞沪,共产党人敏锐观察到在青开展革命工作的有利因素。那时,近代工商业在青岛崛起,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至1922年,青岛工人总数已超过4万人,其中产业工人约2万人。而他们大部分聚集在纱厂、码头以及四方机厂等铁路行业,又多居住在四方、沧口、东镇和码头附近。

“1924年3月28日,王象午从胶澳督办公署工程课调到四方机厂担任绘图员,并住进了这处院子。自此,这里成为青岛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据点,邓恩铭、王尽美、李慰农等都曾住在这里,前来指导工人运动的刘少奇也住在这里与革命同志秉烛夜谈。”谭玉玲指的那处房子就是王象午当时的住处——9号。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在青共产党人或牺牲或病逝,其后人或相关人也寥寥无几,我们难以从纪念馆提供的联系人资料中获得直接线索,亦因此,我们无法聆听到亲历者重述那段峥嵘岁月的生动话语,只能从党史研究者笔耕不辍的墨迹中,从朱林、朱枫等海岸路18号老居民的回忆与留存物件里,隔着光阴的门槛,瞻望那些早期共产党人挥斥方遒的革命豪情。

于是,在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料中,我们可以重现这样一组历史影像:1923年1月前后,王象午、王复元因职业关系相继到青岛,4月,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派遣来到青岛,谋到《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职务,开始有计划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邓恩铭、王象午建立青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一说1924年5月下旬建立),党的通讯联络点设在胶澳商埠工程课,9月,又在进步青年丁祝华任教的中国青年会附设模范小学 (今湖南路51号)设立通讯联络点。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之后,青岛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壮大,至1925年3月,先后有延伯真、郭恒祥、孙秀峰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达13人,候补党员11人……党组织的建立,给黑暗中的青岛送来曙光。

在邓恩铭遗留的工作信函中,我们又可以洞察一位党的事业开拓者的革命情怀:1924年3月,他给刘仁静写信:“青岛好像一片干净的腴土,随地可以种植,故我到此后即作种(植)计划。”1923年10月,他考察完四方一带的工厂,给中央某领导人写信:“四方极有希望。”

曾任职四方机厂史志编辑的陈光荣今年65岁,一直致力于党史研究。他认为,在青岛党组织萌芽和建立的过程中,不能不提及四方机厂工人以“崇敬祖师,互敬互助”、“提高工人人格,辅助路务进行”为名成立的自发组织——圣诞会。

陈光荣按图索骥整理出一些资料:1923年春,中共北方区委派王荷波(化名满玉钢)来到青岛,以全国铁路总工会“五路联合会”(京汉、粤汉、津浦、正太、道清五路)的名义,与圣诞会领导人郭恒祥取得联系。在交流中,王荷波的话句句说在郭恒祥等人的心坎上,他们同意加入“五路联合会”。王荷波走后,邓恩铭以记者身份深入到四方机厂工人中间,并与郭恒祥建立联系,被聘为圣诞会秘书,不断开展革命启蒙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荷波、邓恩铭、王尽美等人的帮助下,郭恒祥等圣诞会组织者的觉悟不断提高,圣诞会成为中共在青岛改造的第一个工会组织。而在青岛这片“腴土”上也迅速结出累累硕果:青岛工人运动在这里春潮涌动,波及全市甚至全国……

岁月荏苒80余载,历史的丰碑永远镌刻在后人心中。1982年12月31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修复海岸路18号,以此为基地纪念那些为党的事业辛勤开拓的共产党人。2001年6月29日,这里修葺一新作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参观者5万人。

(注:文中部分资料由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提供)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王文华率队走访慰问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