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多青岛市民发现中药越来越“难”吃:零售价格虚高、质量难以保障、消费者无法维权、药商短斤少两...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温良清苦的中药一直是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近一两年以来,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剂温阳滋补的生活要素,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起来,许多青岛市民发现中药已经越来越“难”吃了,零售价格虚高、质量难以保障、消费者无法维权、药商短斤少两,重重迷云蒙蔽了传承千年的 现在买中药,我们还能相信谁?这个大问号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一服中药价差两倍 “三七12克,白及9克,乌贼骨3克,灯芯草6克,太子参15克。”这是一份普通的温养肠胃的药方,主治胃溃疡等肠胃疾病。昨天,记者就拿着这个药方分别来到了遵古大药房、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及华壹氏大药房中山路店三家药店照方抓药。如果不是记者在采购“试验品”的时候悄悄记下了价格,回来进行对比,很难想象同一种中草药出自不同的药房价格差距如此之大。 记者走访的遵古大药房、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及华壹氏大药房中山路店三家药店,所购买的三服中药总价格分别为32元、44.3元和27.6元。光看总价,价格差距就已经很大了,但是抽出其中几味重要的中草药来单看,价格差距更是非同一般。“这个药方中,最贵的两味药就是太子参和三七,同时这两味药的价格和质量也是差距最大的。”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去年西南大旱,导致三七大量减产,从而三七价格一路飙升。在记者走访的多家药店中,三七价格最低的是6.3元/10克,最高的是17元/10克,相差两倍之多。太子参的身价也在短短半年内翻了一倍,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直接把太子参的价格标到了10.5元/10克,台东一家大药房的售价是4.5元/10克,而华壹氏大药房中山路店的售价最低,仅为3.3元/10克,价格也相差两倍之多。 “中药价格差距这么大和去年以来整体价格大幅飙升也有关系。”岛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材批发商告诉记者,三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短短两年时间里,三七的平均价格从每斤20多元一路上涨到200多元,最高时还曾冲破300元关口,而太子参也从50元左右涨到最高300元左右,零售价格还要再翻倍。价格暴涨的原因除了减产外,还存在着很大的炒作因素,囤药、炒药形成了产业链,中药价格频创历史纪录,实际就是虚高。在这个背景下,同一种药材不同级别的差距就被拉大了。“原本50元一斤的太子参,10克才1元钱,即使分三六九等价格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该批发商这样说。 三份三七“三个样” 在记者采访中药价格时,许多药商动辄都以质量高低来解释价格差异。到底所购买的中药质量如何,消费者如同盲人摸象,只能靠运气了。在记者拿到的这个药方中,三七是价格最高的一味中药材,也是最近市场价格波动最大的中药。而在记者抓到的三服中药里,这个“主角”却亮出了三张“面孔”。购自遵古大药房的三七,是一根完整的三七,形态完全,闻上去散发着一股中药的清香味;而买自华壹氏大药房的三七,则分成了两块,外形呈现椭圆形,药味不太明显;买自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的三七,则是切成了片状,该药店不售整个三七,只有三七片和三七粉两种。 “中药质量很难辨别高下,不要说一般的消费者,就连我这样的老中药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本市一家大药房的老中药师宗先生拿到了这三份三七之后,非常犹豫是否作出鉴定,他告诉记者,在青岛搞中药的人本来就不多,大家都属于同行,给别人拆台是行业大忌。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宗先生说,从外观和气味上来判别,买自遵古大药房的三七质量最好,而北京同仁堂青岛药房的三七因为切成了片,所以质量难以辨别。宗先生说,三七根据质量高低价格的确差很大,“主要是从生长年限和形体上来做判断,20头(一斤称20个行内叫做20头)的比较珍贵,青岛地区根本买不到,现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60头的和120头的,这两种价格差很大。”宗先生说,比较懂行的消费者都知道,购买中药时,能买整个的不买切片的,能买切片的不买磨粉的,这是因为切片或磨粉之后,中药质量更难辨别。“以前药房里都是整个的卖,然后当着你的面切片或者磨粉,现在很多药店直接卖中药片或中药粉了。” 整包装分包装有讲究 “都是放在一块熬,你怎么还非得分包装?”在记者照方抓药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中药师这样的抱怨。记者在药房里看到,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中药时都选择整包包装,也就是将所有的中药混在一起。那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整包装和分包装,有很大差别,你是外行人不懂的。”昨天记者借用专业称量工具逐一称重买回来的药材,发现所有的药材全部一克不差,宗先生说,一般情况下中药师都会选择整包装药,这样一方面是省事省纸,更主要的是各种药混在一起,消费者想要查证药量,只能称总重量,而里面各类药品的单项重量则根本无法查验,“一个药方往往有很多种药,个别药商就把贵重的药减量,然后多放点便宜的中药,这样做的话,消费者根本查不出来。”宗先生说,因为中药称重需要专业衡器,市民无法验证中药重量,有的药店甚至在煎药时也偷减药量,消费者根本无法取证维权。 中药质量鉴定有点难 所买的中药是真是假、质量如何、重量是否准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分辨难度相当大,而寻求帮助的道路似乎也并不顺畅。 昨日,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首先拨打了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举报电话,称怀疑自己所购买的几味中药有质量问题,想寻求帮助。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委婉地告诉记者,中药比较特殊,加上局里没有化验室,鉴别其真伪有一定难度。她还建议记者联系一下市疾病控制中心,称那里有化验室,或许能做鉴定。随后,记者拨通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品的检测不归中心管,也没有检测中药的设备和技术,并建议记者还是找市药监局。记者又再次拨通药监局的举报电话,称自己在威海路一家药店购买的中药质量可能存在问题,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随即给了记者一个市北区药品稽查部门的电话。记者打通该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可以前去抽验该药店的中药,但记者手中的中药不在抽验范围内。如果记者想要检验自己手中的中药质量,需要到市药品检验所去咨询一下,但即使该所可以鉴定中药,也需要自费。 业内揭秘 混淆级别加水增重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由于中草药难以做到标准化,从药材定价、销售方式、称重准确度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很难标准化,而且中药专业性又很强,这就导致中药市场乱象丛生。 一位姓王的药材批发商就告诉记者,中药制假比较普遍,且真假难辨。以前,中药的造假一般是把原药材在等级分类上造假,比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还有就是在药材中增加水分,比如国家规定部分药材只允许有10%到12%的水分,但为了降低成本,造假者就在药材中加水,让水分占到15%左右,这样药材的分量就少了。现在的造假手段是多种多样,在中药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层层造假。另外,还有一种造假方式就是用一些廉价的药材或者其它物品来代替真正的药品,或者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几乎难以分辨的假药。王先生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事例:一位市民听人说人参、虫草、鹿茸之类的名贵中药材能大补元气,便买了一些回来,可买回来才发现,300多元的人参竟然是上了色的萝卜。 “事实上,中药主要在于温补,见效较慢,换一味药或者减轻一味药的重量,服用者也很难发现。”王先生这样说。(记者 官华晨 王婷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