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普超市关门,家住青岛兴隆路的王女士并没有为此烦恼太久,因为不长时间她就发现,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家门口涌现了四五家便利店或便利超市。如今,王女士无需为上哪购物发愁,选择去哪一家消费倒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放眼全市,一场“便利”之争正在急速升温:从迷你岛到眼下的统一银座,外地便利店和便利超市扎堆入青;深感危机四伏的本土便利店则加足马力跑马圈地,以期凭借本土优势占山为王……然而,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过分密集地布局以及同质化程度高已经影响到便利店的收益,如何破题将成为岛城便利店商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外地便利店大举进青 上周,统一银座便利超市在香港中路高调亮相,不过400平方米的店面包罗4种业态,从24小时便利店、生鲜超市到快餐、网购一应俱全。开业的同时,统一银座就宣称,今年内计划在我市再开四到六家连锁店。外来便利店入青,统一银座并不是第一家。2009年,日本迷你岛在青的第一家便利店登陆。最初,“外来户”的发展并不顺利,商品定价过高、品类不太符合社区居民口味等拖慢了复制新店的步伐,本土已有的便利店商家们还能淡定。但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发展,截至本月末,迷你岛在青岛就有了20家店,并计划今年开30家,加上统一银座的大举进入,本土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不得不展开守垒之战。 本土商家扩张应对 抢地盘是第一位的。便利店就像是升级版的小卖铺,辐射范围一公里左右,针对的多是周边居民,试想一个社区出现好几家便利店,生意自然好不了,所以先入为主、占山为王就成为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的首要任务。“青岛几个本土便利店品牌起步较早,已经过了‘试水期’,快速复制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早些年发展速度却不温不火,可以说,外地品牌的介入是催化剂。”友客管理公司总经理魏峰表示,最近两年友客的扩张速度堪称飞速,2003年起步,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10家店,其中有30多家店是去年一年的成绩。可好(好易得)在青岛的门店数量也于近期迈过了100家的门槛,副总经理姜珊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可好就开了30多家店,本月已开的店面也有数家。 布局过密店铺雷同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在外地便利店的刺激下,本地商家加速跑马圈地,同时衍生出了不少问题。兴隆路上有两家友客便利和三四家单打独斗的便利超市;杭州路上有四家以上的24小时便利店;闽江路上,更是云集了友客、迷你岛、时尚生鲜等五六家便利店…… “很多区域已经出现便利店扎堆的情况,大家都要选择商业氛围相对成熟、消费能力较高的区域,但就青岛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结果就是大家都吃不饱。”迷你岛便利店公司副总经理杨毅这样说。 吃不饱的原因还在于,眼下便利店的模式相当雷同,从商品种类、摆放模式、经营套路都惊人一致。记者走访了多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发现,日常生活用品是各店的主打,其中像饼干、方便面、面包、洗发精等便利商品不可或缺,单品价格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很难找出上百元一件的商品。“像我们这种一二百平方米的小便利超市利润非常低,如今竞争还这么激烈,日子真是很难过。”兴隆路一家便利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大家卖的东西几乎一样,无非店铺的位置和名字不同而已,基本上不存在差异化竞争,所以有时降价促销都是必须的。 想发展还得练内功 本土一些品牌连锁便利店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危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寻找各自的特色。记者在台东一家连锁便利店看到,母亲节购物送花活动的宣传广告刚刚被撕下,招募会员的广告紧接着就贴了上去。就像大型商超一样,成为便利店的会员就可以通过积分来换取相应的商品。便利店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在众多便利店围攻下,留住客源的一个方式。” 不过,岛城一位从事便利店行业的业内人士却表示,眼下连锁便利店扩张速度过猛,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迎来关店洗牌的局面。“在国外,发展加盟店才是连锁便利店的主要模式,加盟费是主要盈利点,单纯靠自己的资金来建这么多店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掉的危险。”该人士还指出,便利店的扩张更要练内功,比如完善便利店经营模式、运营系统,以及打造自己的物流中心来降低成本,这同时也是在为加盟模式的发展打基础。(记者王婷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