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30年气象观测资料发布 青岛春迟夏凉秋爽冬长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5-12 07:10:40

  “近30年和前30年对比发现,我市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4℃,年平均降水量增多3.7毫米,年平均风速减小0.3米/秒,市区春季缩短1天,夏季延长2天,冬季缩短1天。”今天是国家防灾减灾日,昨天上午,市气象局发布了近30年来我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全市平均气温连续14年超过了前30年的平均值,在我市的所有自然灾害中,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浮尘、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气象灾害

占到了九成以上。

  海洋性气候愈显著

  “受海洋的影响,岛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变化可以归纳为‘春迟、夏凉、秋爽、冬长’四个显著的特点。”市气象局副局长洪光介绍,我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南邻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四季较为分明。受海洋的影响,自西北到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特点愈加显著。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为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末夏初多海雾。

  洪光告诉记者,通常采用的季节划分标准是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但季节的划分沿海和内陆是有差别的,平均而言,我市市区春季81天,夏季73天,秋季58天,冬季153天。内陆平度春季73天,夏季81天,秋季54天,冬季157天。

  气象灾害占九成以上

  据介绍,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气象灾害约占自然灾害的86%,我国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据统计,我市的气象灾害占到全市自然灾害的90%以上。”洪光介绍,我市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春夏季节的大风、冰雹、雷电、浮尘等;夏秋季节主要是热带气旋、局地强降水造成的大风和暴雨洪涝等;秋冬季节会出现连阴雨、降雪、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还有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干旱事件,它不仅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产,而且对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大风天平均减少14天

  “把市区前30年和近30年的气象数据比较,变化最大的就是6级以上的大风天明显减少。”市气象台气象专家李德萍介绍,前30年市区的大风天气年平均为53.5天,而近30年平均为39.5天。这是由于岛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市区大规模高楼建设阻挡了风力。风小不利于污染扩散也是近年来多浮尘和阴霾天的原因之一。李德萍告诉记者,就市区而言,和前30年相比近30年来平均雷暴天多了0.5天,雾天多了2天,浮尘天多了0.7天。(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张屹年 林海风)

  [相关链接]

  影响岛城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我市地处黄淮海干旱区,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量时空分布很不均衡,经常出现秋冬连旱,甚至秋冬春连旱,是全国受干旱影响较严重的区域之一。

  ■台风:我市常年平均受1.5个热带气旋(台风)影响。1985年8月19日,第9号台风在胶南登陆,是青岛有记载的直接登陆的第二次台风。

  ■大风:市区常年平均39.5日,全市平均12.4日,市区4月份平均风速5.2m/s,是全年风速最大的月份,这是由于春季季节转换,南北风交换频繁所致。

  ■雷电:市区常年平均20.2天,全市平均21.1天,最早的雷电出现在2月10日,最晚的在12月17日,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7月份最多(平均6天)。由于受海洋影响,我市的雷电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如平度平均每年有雷电24天左右。

  ■暴雨:市区常年平均2.1天,全市平均2.3天。

  ■冰雹:我市每年平均0.4天

  ■雪:市区常年平均13.5天,全市平均14.1天。

  ■霾:市区常年平均4.5天,全市平均6天。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青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和涉性用品药品非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