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黎明前最后的激战 青即战役解放“孤岛”青岛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5-04 08:10:05

谭希林

彭林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青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最后的“孤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研究决定发起青即战役,解放青岛,1949年4月28日,毛泽东主席亲笔起草了《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第一步集十二个团,对若干据点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青岛解放前的最后一场战争一触即发……

    在黎明前

的最后的这场大战中,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林鹤义老人当年是名机枪手,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风卷残云的气势,以及国民党如败家犬似的弃逃,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灵山战之前拔掉敌乡公所

    1949年,青即战役的第一枪在即墨灵山打响,在解放军步兵和炮火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灵山防线瞬间土崩瓦解,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收复灵山,青即战役首战告捷。今年已经83岁的林鹤义老人,提起当年的战斗,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

    “那时候我是小分队的机枪手,扛着捷克式轻机枪爬3米高的墙不费劲。”1949年清明节前后,得知解放军将攻打灵山,林鹤义所在的解放军南海部队一支小分队召开秘密会议,由于国民党灵山守军的大多数指战员都驻扎在灵山镇乡公所,支队长王彪提议拔掉这个乡公所,考虑到如果贸然出击,武力攻打乡公所必然造成极大伤亡,于是会议商定,组成一支11人小分队,奇袭乡公所。

    “会议商定后就要选人了,选的人都是队伍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鹤义和同志们多次乔装打扮到敌乡公所摸底,经过几天的摸底工作,摸清了乡公所守军岗哨的换哨时间,支队决定就和国民党打这个时间差。

    选定作战时间,趁着夜色,11名解放军战士摸到了乡公所的围墙下,刚一换哨,瞬间翻过3米高围墙进了乡公所,“冲进乡公所的办公室时,国民党的军官们全都蒙了,就这样我们兵不血刃地俘虏了国民党军官和家属共计100余人,等国民党守军发现并派兵追击时,我们早就带着俘虏撤离了。”林鹤义老人笑着说,至今他都忘不掉国民党在他身后放的那些空枪。

    壮烈上疃战摧毁敌人防线

    虽然年过8旬,林鹤义至今仍常骑自行车回到灵山一带转悠,“再回到那个地方,我仿佛又能听到枪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林鹤义说,灵山一战告捷,5月4日解放军紧接着攻打上疃,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以二八〇团为主攻团。

    “上疃当时是国民党青即战线的防御重点,各种防御工事都很完备,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老人说,至今仍然难以忘怀战士们一个个在眼前倒下的壮烈情景。经过连续的作战,二八〇团以攻坚和扰袭相结合的战术,攻克上疃,标志着敌人外围防线土崩瓦解。至此,国民党青岛守军精心构筑的“三道防线”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火力之下。6月2日上午8时,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攻克水清沟南山敌据点,大部队开始向市区挺进。

    进城前培训战士户外过夜

    林鹤义回忆,进城的当晚,他和大批解放军战士就睡在吉林路小学的操场上。“进城前,所有的战士都要接受培训,每个人都要学习《进城守则》,一旦违反守则规定,即使是立下再大战功的人都要接受严厉处罚,因此进城时没有一个战士进老百姓的家,也没有一个战士拿老百姓的东西。”林鹤义说,不仅是对老百姓如此,在对待青岛城内的一些重点企业也是如此,在国棉一厂,四方机厂、纺纱厂和电厂,解放军都派遣一个连队进厂保护,不得任何人侵吞工厂财产,解放军的纪律严明迅速得到城内百姓的拥护,所到之地无不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

    黎明前最后一场大战

    据中共青岛地方史记载,1949年春,山东全境大部解放,只剩下青岛、即墨及海上的长山列岛仍为国民党守军所盘踞。为解放青岛,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胶东前方指挥部所属新五师、新六师和炮兵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三野战军,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彭林,副军长刘涌,参谋长赵一萍,归山东军区指挥,担任解放青岛的任务。

    华北大部解放后,孤立在青岛的6万余名国民党守军十分惊恐,为保存实力,蒋介石密电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保存有生力量,力避就歼,随时准备撤退”。刘安祺为达到保存实力和延缓撤退的目的,从沧口到即墨设立了三道防线,意图阻碍解放军进军青岛。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采取先扫清青岛东北外围和崂山里的国民党军队,随即采取逐步压缩,分割包围的办法向青岛推进。1949年5月3日,解放军三路大军云集青即前线,青岛解放前的最后一场战争打响。

-
相关链接

上一篇:85岁老人讲述扭转山东战场局势的胶东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