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鼓足新干劲建设新李沧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4-26 18:07:52

    中共李沧区委书记 傅明先

    这次学习考察,是一次重要的寻标、对标的过程,也是一次达标、夺标的准备过程。李沧区将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契机,更加自觉地落实“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推动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三年大发展行动各项措施,抓牢一个突破口,激发两个强引擎,建设三个功能区,推动四个新转变,鼓足一股新干劲,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十

大城市综合体和一百个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城区品质化、产业服务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精细化、民生普惠化的目标。

    一、抓牢一个突破口。抓住“两改”这一事关李沧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形象提升、民生改善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剩余34个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污染企业搬迁任务。对拆迁腾出的土地,严格控制住宅数量,最大限度地留足产业发展空间,让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完善公共配套,做到新建、扩建小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率达100%,实现“两改”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有机统一。

    二、激发两个强引擎。一是激发铁路青岛北客站这一“蓝色经济”的强力引擎。依托铁路青岛北客站周边区域“五路聚合”(铁路、地铁、公路、海湾大桥、市内公交)“五流交汇”(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区位交通优势,将该区域打造成为辐射半岛,融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商业中心、会展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门户区,形成拉动胶州湾东岸开发建设的强力引擎。二是激发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绿色青岛”的强力引擎。坚持“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大世园会拉动效应,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积极引进大型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形成推动青岛旅游业由单体旅游景点向旅游聚集区、由游览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强力引擎。

    三、建设三个功能区。一是青岛交通商务区。在李沧重庆路以西36平方公里区域内,借助铁路青岛北客站建设机遇,发展交通商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滨海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未来三年,重点完成污染企业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初步形成商务区和板桥新城框架;基本完成核心区开发建设,最终将该区域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复合、体现时代特征、唤起百姓归属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滨海新城。二是现代商贸区。在李沧重庆路、青银路之间30平方公里区域内,借助传统商贸优势和地铁建设的机遇,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及宾馆、餐饮、金融保险、中介、娱乐等配套服务业。未来三年,重点完成万达、苏宁等16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一批 “商业航母”,最终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市区范围内商业设施最集中、商业业态最丰富、商品门类最齐全,面向青岛、辐射半岛的“一站式购物天堂”。三是青岛生态商住区。在李沧青银路以东3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借助筹办2014世园会的机遇,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居住、商务商贸等产业。未来三年,重点完成14个城中村改造,推进东部工业片区转型升级,最终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游乐体验、主题景区、精品商业于一体的青岛绿色休闲城市标志区和国际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推动四个新转变。一是加快由城乡结合部向城市核心区转变。坚持所有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都面向国内外顶尖设计单位公开招标,确保一流的规划理念和水平,力争在空间形态、建筑风格、色彩搭配、景观绿化等方面,体现精品意识。二是加快由传统生产功能区向现代服务功能区转变。围绕10个服务业聚集区和6条服务业聚集带,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定向招商,争取每年引进一批过亿元乃至过十亿元项目,到 “十二五”末,二三产比例达到42:58,服务业对区级税收的贡献度达到60%以上。三是加快由工业大区向生态新区转变。加强企业污染治理,未来三年,搬迁高耗能和污染企业45家,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1.5%。新建绿地16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基本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四是加快由过境交通向交通枢纽转变。未来三年,构建起“五纵四横”骨架路网体系,打造青岛市区15分钟、半岛1小时经济圈的陆路交通枢纽。

    五、鼓足一股新干劲。大力倡导“四破四立”,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一是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奋勇争先的意识。二是破除目标不高、简单应付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意识。三是破除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只争朝夕的意识。四是破除官气十足、高高在上的思想,树立面向基层、深入一线的意识。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推动老工业区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