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多名临沂老头老太组团来青岛“帮忙哭丧” 20多名临沂老头老太组团来青岛“帮忙哭丧” 孙先生正在殡仪馆的祭祀区内烧纸祭奠老父亲,不知何时一名老人站到他身边。“老弟,你放心走吧,你儿子女儿都有出息,你要保佑他们平平安安……”老人一脸郑重嘴里不住念叨,动情时还跪倒在地,磕三个响头,深受感动的孙先生怎么也想不起有这门亲戚,不料一番祭祀后,这位老人向他颤巍巍地伸出了右手。昨天记者来到 殡仪馆里遇“亲戚” 孙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一早,他带着妻子女儿到殡仪馆祭奠父亲,当时祭奠区里人不多,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悄悄站到他身边。孙先生讲,老人穿着棉袄和布鞋,看起来像从农村老家来的,他先从身上摸出一盒香烟,丢在纸里面烧掉,又从随身布袋子里摸出一把菊花,放在骨灰盒跟前,接着郑重其事地跪在地上,用临沂方言念念叨叨,意思是让去世的人走好,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接着结结实实磕了3个响头。 其实是变相乞讨 “我父亲祖籍也是临沂的,看他一本正经的架势,我还以为是老家哪个我不认识的亲戚来给我爸烧纸,我想问清楚又不好意思张嘴,直到他站起来伸手问我要钱,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孙先生称,弄明白了对方原来是变相乞讨,他本有心不给钱,但想到老人在父亲骨灰盒前又是磕头又是烧纸的,有点抹不开情面,就掏出20元钱塞给对方。孙先生称,他注意到,这名老人拿到钱后,又走到不远外一户正在上坟的人家,开始了重复 “表演”。 上坟家属不堪其扰 “走,拿了钱快走,别再过来了……”记者在殡仪馆祭奠区时,一名中年男子将手里5元钱丢给一名中年妇女,不耐烦地大喊。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名男子称,“我在这给我爸烧纸,接连有4个人过来要钱了,刚开始我还好声好气地,给了第一个人10元钱,其他人见我给钱痛快,一个个都过来要,赶都赶不走,真是烦死了。” 记者看到祭奠区内有20多名类似打扮的男女在到处溜达,可能来祭奠的市民多了,也都看破了他们的“戏路”,这些人不再上演 “磕头”这样的戏码,而是站在人家身后,说点“老人走好,儿孙发财”这样的话,直接就伸手要钱,而且是一拨要过去,另外一拨又跟上,让上坟家属不堪其扰。 揭秘 捡祭祀供品当午餐 在祭奠区的另外一角,记者听到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正向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介绍经验。“那些嗷嗷哭的家属别去招惹,小心人家打你,去找那些穿得好的小青年,特别是身边有女朋友的,他们一般出手都大方。”这名老太太称,要钱你得会跟人家念叨,不要上去就伸手要钱,要给骨灰盒先鞠个躬,说道上两句“公侯万代,子孙满堂”的吉祥话,这样人家给钱才痛快。 “我们农村上坟时都找人帮哭,我们有的在家就是专门哭丧的,这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中午时分,记者在祭奠区旁边台阶上找到了一上午不断给家属“帮忙”的老人,他盯着旁边正在烧纸堆里被烧得黑乎乎的一只烧鸡,等着祭祀的人走后上去捡来做午饭。记者看到,他把要来的10元、20元的钞票塞在裤腰暗兜里,手里拎着的一个塑料袋里有小半袋子1元、5角的硬币。 乞讨半月顶在家半年 “我是临沂郯城山区的人,上了年纪不能劳动,不如出来挣点……”看到记者一直跟随,之前的老人向记者说出“实情”,自己姓李,86岁了,每年清明都跟着村里其他老人到青岛殡仪馆来“帮忙”。自己半个月在殡仪馆挣的,比在老家从土里刨食的壮劳力半年收成都多,大家都觉得青岛人好,给去世人烧的水果烧鸡很少往回拿,他们在这吃的祭品比在家好得多,还能挣钱。 殡仪馆工作人员透露,清明节前四五天,突然来了20多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有的在祭祀区里捡祭品,有的向来祭奠的市民要钱。这些人属于变相乞讨,今天赶走了明天又来了。“一般清明节过后四五天,来祭奠的人少了,他们这些人就自己走了。”这名工作人员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