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科技频道> 数码栏目 > 正文

由事件再说微博的媒体属性

来源: 2011-03-31 14:29:59

    近日,张朝阳使用微博直播了大S婚礼一事,被各界炒得沸沸扬扬,连登三日百度新闻热搜词。一方怒发冲冠要讨说法,一方一副问心无愧的态度,此事件到底谁输谁赢,从道义上讲似乎很难分辨,但有一点有目共睹,那就是此事带来的微博媒体效应是的真实可见的。事发当日,张朝阳的搜狐微博围观人数达到三百多万,粉丝数也呈几何倍数暴增,同时各大微博的转载量也相应增加。可以说此事件是以搜狐微博为震中,迅速扩散至整个微博界,第二天便登上各大平面媒体的娱乐头条。

    一个私人微博引发一个公众事件,直到成为新闻热点,近期似乎这样的事情在接连发生。春节期间搜狐微博的“送票女孩”,微博”围剿”人贩子,李国庆与大摩女对骂事件以及刚刚宣判周鸿祎败诉微博侵权案,要想金山赔钱并且连续道歉7天。这些发布在个人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像火蛇一样迅速被大众知晓,不仅如此,关于这些事件的讨论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尚未定义属性的新“媒体”——微博。

    假如把微博定义为媒体,那么它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块私人领地,人人都是事件的报道者,“读者”不但能直击事件当事人,还能进行互动。用媒体的量尺来衡量微博,它是优秀的,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及时性、传播范围、互动性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一次次的事件让它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人们曾经一度怀疑互联网上发布消息的真实性,觉得平面传统媒体更为可信。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认为,微博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拯救了互联网媒体的可信度,这个结论下的尚早,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媒体平台,大众的媒体平台,更加真实的媒体平台。

    据说,大S之所以会对张朝阳在搜狐微博直播婚礼发飙,也是因为直播损害了台湾媒体的感情和利益。这一说法如果是真的,那么媒体们在讨伐纠结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否也意味着承认他们共同的宿敌——微博,正在日益强大呢?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华胜天成云计算的整合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