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法治频道> 法治焦点 > 正文

李刚“陷害门”能否水落石出 独立公开成前提

来源:河南商报 2011-03-29 06:23:02

  在河北大学车祸案案犯李启铭被判刑的两个月后,其父亲李刚(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又陷入一起入室抢劫案件的质疑漩涡——34岁的河北石家庄市民王朝称遭李刚“栽赃陷害”入狱。

  “我爸是李刚”事件之后,身为河北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的李刚,再次因为“陷害门”受到舆论的关注,对于李刚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尴尬。

  在提出的质疑中,王朝根据通话清单、作案时间、指纹认定、手机串码、工程款等问题,认定李刚伙同王朝的生意伙伴因为生意原因联合陷害,甚至动用警察骗取指纹等。这些质疑无论是不是事实,李刚都处于不利境地。因为河北高院已经撤销王朝案的三次判决,而且王朝也已在监狱服刑5年。换句话说,针对王朝的三次判决是有问题的。无论是出于技术原因,比如证据认定等,还是栽赃陷害,针对王朝的13年有期徒刑的判决都是站不住脚的。

  被抓前,王朝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现在,因为牢狱之灾,后果可想而知。在服刑5年后,河北高院撤销判决,以及因此被媒体关注,对于王朝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可这种万幸,又带着丝丝悲哀。三次判决,为何都作出同样的认定?为什么直到河北高院才纠正了错误?假如不是“我爸是李刚”事件让李刚成为一个符号,假如王朝这一案子没有跟“李刚”这个符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会被媒体关注吗?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而在感到丝丝悲哀的同时,又让人隐隐有些担忧。王朝一案因为李刚而被关注,但会不会又因为李刚而让人们不能关注呢?这种担忧不是没有可能。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与最开始的舆论集中关注相反,“我爸是李刚”事件后来在公共媒体上突然淡了下去,随同一起淡下去的还有人们对于李刚多处房产、河北大学校长论文“抄袭门”等问题的质疑。现在,面对同一个李刚,王朝的各种质疑,也会不会如同上次一样被淡化,最后不了了之呢?不知道。

  在新闻中,李刚直面质疑的态度值得赞赏。但要看到,李刚毕竟是利益相关者。针对此案的调查,需要中立的一方,比如是否造假陷害、是否多次因为此案宴请法院、检察院等,这些都需要第三方的客观调查和独立判断。

  李刚“陷害门”能否水落石出,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陷害门”是否交由独立的第三方调查,二是“陷害门”调查是否向社会全公开。尤其是后者,需要社会的不断监督。而社会监督的大敌,则是掩盖信息。李刚“陷害门”要自始至终对社会全公开,让舆论真正监督,才能够水落石出。总之,无论有没有问题,都应该还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一个真相。(评论员 王攀)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北京公安局公布50名男特警照片征婚引500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