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5名苏丹维和战士返青岛 在非洲常吃烂菜(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3-29 07:17:29

    喝了两个月的河水

    “我们在那里8个月,其中有5个月,一滴雨也没下。”维和队员梁继伟告诉记者,当地只有旱季和雨季,维和期间,正遇上旱季,气候炎热潮湿,风沙漫天,气温高达45-50℃。作为维修工程师,梁继伟主要负责医疗设备和生活区水电等设备的维修工作,原本在医院检验科工作的他在营区成了“水电工”,有时正午队员生活区的空调坏了,他就得顶着50℃的高温外出维修,“衣服用不了10分

钟就全透了。”

    当地老鼠、跳蚤和蚊虫也非常多,“晚上在室外待几分钟,你的脑袋就会被蚊虫团团包围。”梁继伟说,疟疾和艾滋是当地的高发病,为了防止蚊虫传播疾病,房间内总有不散的蚊香和杀虫剂的刺鼻气味,队员们每两周就要吃一次抗疟药,药物的多种副作用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吃完药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地腹泻,还会感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下降。

    由于营区的水井泵坏了,运输物资又到不了位,队员们足足喝了两个月的河水,“我们要开车专门到营区外运水回来,河水里泥沙多,处理后还是很浑浊。”梁继伟说,后来物资终于运回营区,队员们重新打了口井,这才用上了比较干净的井水。

    新郎官为维和推迟婚期 情感

    在这批维和队员中,李友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为了执行任务,他还推迟了婚期。李友伟告诉记者,他与妻子张雪敬去年6月份刚刚登记结婚,7月份就赶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原本装修房子的计划和举行婚礼的计划都推迟了。“既然去了就要把工作干好,现在圆满完成任务回来了,可以和妻子商量婚礼的事了。”李友伟说,昨天妻子来接他,第一句话就是“你黑了,也瘦了。”

    刘晓峰是5名队员中惟一一名女性,想家是每个维和队员都要面对的,对于女人来说,思家更切,更何况家里还有个一岁多的女儿。“她爸爸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哄孩子睡觉、给孩子把尿,他一个人带着孩子真是挺不容易的。”刘晓峰愧疚地说,每当想起孩子这么小,当妈妈的不能陪伴在身边,心里就难受,但正是家人给了她强大的支撑,“每当在电话里听到丈夫和女儿的声音,工作和生活上一切的困难还有疲惫就都烟消云散了。”

    生活 自己种菜解决吃菜难

    在任务区,联合国后勤供应周期长,每次领到的蔬菜一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腐烂变质,能够吃上新鲜蔬菜成了大家的“奢望”。不管是维和部队的哪个宿舍,哪怕是仅有一元钱硬币那么大小的西红柿,都会相应地平均分成几份,每个人都尝尝。“公投”期间,形势更紧,联合国后勤几乎断了供。这时候,维和队员悉心呵护的菜地派上了用场。

    在维和医疗队的生活区,一大块郁郁葱葱的菜园与周边的红土地形成鲜明对比。为了解决吃菜问题,除了执行医疗任务外,维和队员们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在菜园里种菜,队员们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带去了黄瓜、豆角、萝卜、白菜、油菜等的种子,工作之余,就顶着烈日耕耘菜地,倒也成了锻炼身体的方式和生活的乐趣。不过队员们自己种的菜收成也非常有限,即便是队员们的集体 “生日宴”上,每8个人也只能分吃3盘菜。

    称赞 当地居民送蛋糕表感激

    除了负责营区2000多名维和人员的医疗卫生保障,医疗队维和人员还定期到瓦乌慈善医院和教学医院,为当地居民义诊,包括诊断疑难杂症、做B超、发放药品等等。“当地的医护人员为了感谢我们,圣诞节的时候亲手制作了一个蛋糕,送到营区来。”吕沛华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战乱、物资匮乏,这个蛋糕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医疗队将蛋糕分成60份,每人都吃了一小口。

    还有一次特殊的医疗救治任务让领队高百春很难忘。他介绍说,在苏丹南部首府朱巴的11名中国建筑工人因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李大使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委托中国石化出包机,将9名中国维和医疗队员紧急送往朱巴,在得到及时抢救后,11名工人转危为安。“这次行动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强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高百春自豪地说。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重庆路快速路建设开启 长20.4公里造价逾85亿
下一篇:10万一平米爱住不住 青岛阴宅超房价催生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