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一张二代身份证,要经过十道工序才能完工。23日,在青岛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所,青岛警方首次向市民公开展示了二代身份证的制作过程,工序的复杂程度让市民惊叹不已。 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二代身份证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虽然经常使用,但它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23日是青岛警营开放月的第一天,在青岛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所,工作人员向来参观的市民现场演示了制作身份证的全部过程。 从开始的数据接收、数据检验、数据转出、打印卸载、膜打印、预定位、制检、平压冲切、电写入到最后的分拣,十个制证工序,每道都需要严格把关和细心比照,用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干我们这个活,最重要的就是细心!” 如果市民申领二代身份证,要先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免费拍照,照片经公安部门的认证平台鉴定符合要求后,进入数据库。派出所所属公安分局会接收数据库里的这些信息,核对申领信息、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信息全部无误后,再由公安分局传到青岛市公安局的数据库里,青岛市公安局再由专人抽查信息,最后将所有资料打包成数据包,一并上传至山东省公安厅。尽管有之前的层层核查,省公安厅还会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才会传给制证所车间。 数据接收核验一步到位 山东省公安厅将核对无误后的数据包传到制证所,先由制证所里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接收、检验和转出。“为了方便管理,每个数据包是以各个分市局为单位分开压缩,我们在解压时也要注意有没有错误信息。”工作人员介绍,每个数据包里最多只能储存80条居民信息,但一般制证所收到的数据包里的信息数量并不相同,这主要还是要由每个分市局近期申办二代身份证的居民人数所定。 送往车间的资料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合格的,还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检查。“经常碰到重复的或者干脆照片不合格的情况。”负责数据打印卸载的小郭介绍,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脑核对照片,他有时候看得头晕想吐。 膜打印完毕还须预定位 所有的居民信息终于核验完毕,被工作人员转入下载到打印膜所需要的机器,正式的制证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每一个人的二代身份证其实都有两层膜包裹着,正面的一层膜印着居民信息,背面的膜是透明的,起保护作用。”制证所主任曹世斌介绍,经过多次核验的居民信息按照顺序排列在电脑中,每8个人的信息会打印在同一张膜上,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将前后两张膜简易固定在空证上。 “这活看起来容易,真要放我们手里肯定不行。”看着工作人员把一张印有8名市民个人信息的膜丝毫不差地固定在空证上,43岁的参观者刘先生不停地感叹,几名前来参观的市民也围了上来啧啧称叹。“这是整个制证过程中所需工具最简单的一项,但也是最需要手工的。”曹世斌说,随后进行的工序是预定位和制检。 平压冲切电写入后成型 记者看到,印有8名市民个人资料的半成品很快进入了平压冲切环节,也就是压膜、切割的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要进行预热、加热、冷却和快速切割多个步骤。预热的温度为133度,加热则要达到136度,之后再进行冷却,只有这样,之前预定位在空证上的膜才能牢牢固定。之后机器会自动把证切割成单人份,这时候的二代身份证从样子上来看与成品一模一样,但工作人员说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电写入。 曹世斌告诉记者,所谓“电写入”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把居民信息植入二代身份证的芯片中,这样的二代身份证才算是完整、不能被复制的。一系列的工序完毕后,二代身份证才算成品。 花絮花一絮1:隐蔽制证所全省仅三个 “我就在这儿附近住,天天从这儿路过,压根儿没想到这里竟然就是身份证的制造地。”23日上午,在制证所车间里,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制证过程,市民杨先生还是有点不敢置信。 据了解,青岛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所从2005年起就一直在合肥路办公,像这样的二代身份证制作车间,整个山东省只有三个,另外两个在济南。想要进入这个制证车间并不容易,首先,参观者必须戴上医用棉帽和脚套,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密室去掉身上的灰尘后才能进入。 花絮花二絮2:换证高峰期每月制百万 2005年是青岛市居民换领二代身份证的高峰时期,为了能更快的把新身份证送到市民手中,制证所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曾经在2005年10月至12月期间,创下每个月制证数量近100万的记录。提起此事,曹世斌的脸上带着一脸的骄傲。 青岛身份证每天的产量3万多个,为保证市民尽快换证,公安部要求60天制证送达,而青岛缩短到20个工作日就可以将身份证送到居民的手中了。 花花絮絮三3:照片看得多常遇“熟人” 负责核验信息的小郭告诉记者,因为天天都要看居民的照片核对信息,他经常走在路上看到不少“熟人”。“其实根本不认识,可能就是我最近看过他们的信息照片,所以对他们有印象,就觉得是认识的人了。”小郭说起这些,哈哈大笑起来。(记者 张潇元 通讯员 刘人斐 记者 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