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科技频道> 数码 > 正文

格兰仕三洋等被点名批评 家电政策屡遭钻空子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18 09:59:54 中国网    新闻报料

    随着全国“两会”在北京顺利闭幕,家电行业的代表、委员正陆续收拾行装返程,而他们带回的“手信”则是满满的希望。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政策的延续虽非意料之外,但如此明确的表态,好比为业界再次注入强心针。

    然而,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的两个月里,接连有企业因违反政策规定而遭相关部委通报。一边是政府落实惠民政策的强大决心,另一边是部分厂商钻政策空子的寻租行为,完善政策已经刻不容缓。

    现象

    造假骗补很严重

    2011年2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印发2009年度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的通知》,通知指出温州月兔、广东格兰仕、沈阳三洋等少数企业推广信息收集混乱、操作不规范、推广信息不符合率较高。

    就两部委通报的问题,南方农村报联系了上述企业。2月24日,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新闻发言人陆骥烈回复说,暂时没有接到相关的信息,也没有收到有关方面的正式通知。他表示,格兰仕会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做该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不正当的想法和不正当的动作;同时追求最好的控制效果;欢迎政府相关部委和各方的监督,如果发现工作有失误的地方,会立即改正。

    3月3日,记者又致电温州月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推广部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大家都是第一年搞(节能产品补贴),企业有个接受的过程,不是拒不履行国家的要求,只是没达到要求。“这些情况每个企业都存在,我们可能是做得比较‘突出’一点,被拿来举个例子,几个空调大品牌存在的问题严重得多,只是别人的力量比我们雄厚吧,就回避掉了,被点名的几个企业在空调行业里不算大。”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暂时没有收到通知说要怎样处理,而补贴也拿到了。

    同日,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则称对事件不太清楚,要问领导,但领导不在。

    关于三大家电惠民政策补贴遭骗的新闻一直甚嚣尘上。去年,有媒体报道,浙江、广东等地抽查节能惠民工程推广信息情况时发现不少空调企业虚报购买信息,造假骗补现象严重。2011年2月初,财政部、商务部披露了重庆市一销售网点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事件。2010年,北京市商务委调查人员发现,北京大中家电连锁辖下店铺中有两品牌的个别导购人员存在违规使用回收凭证的现象。

    手段

    各出奇招钻空子

    南方农村报记者根据已通报的情况和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信息,归纳出厂商骗补的一些方式。

    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采取“间接补贴”的方式,即企业先行将节能产品按减去补助后的价格销售,再向国家申领补贴。而这个过程中厂商往往在两个环节上做文章,一是虚标能效等级,二是虚报销售数据。

    目前,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实行“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具备资质的企业会通过“自检”代替第三方检测,这种自说自话的标准确定方式就为企业作假腾出了空间。

    而销售、安装信息,则由企业自行录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由于数据量庞大,相关部门也就难以逐一核查。有乡镇经销商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去年空调能效等级标准提高前夕,不少企业为赶搭末班车,将尚未发货的空调安装卡提前抽出,自行填写销售信息上报,以获取更多的补贴。

    家电下乡的骗补行为则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有商家先抽走下乡产品的标识卡隐瞒补贴信息,向农民声称无补贴或者游说其少拿点补贴直接打折免去领补“麻烦”,然后再编造或盗用他人身份信息领补。于是,就有了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无端“被享受”补贴。

    另有业内人士称,一些经销商直接到农村收买农民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然后由厂家和经销商一起开具假发票,备齐资料领补。而据媒体报道,有些厂家的家电下乡产品是“一机配多卡”。

    家电以旧换新滋生出一群“热心人”,看似“助人”,实为骗补。曾任职于某连锁卖场的销售员告诉记者,她的部分同事总有“门路”弄来不少旧电器,如果消费者想以旧换新,但又没有旧家电,他们便会“帮忙”。比如400元的补贴,“热心人”便提出只给消费者300元,余下的100元当是代办手续的劳务费。

    对策

    重典之下或无猖徒

    对于三大家电政策补贴屡遭骗取,家电产经专家罗清启表示现在发现骗补是件好事,一个政策的出台很难说是完美无缺,关键是漏洞出现后及时修缮。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材料堵漏最坚固?

    “重罚,罚到企业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伯强谈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骗补乱象时指出,补贴方式不合理和监管不力是最直接的原因。根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推广有不规范行为,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除补助资金等处罚,严重者将被取消推广资格。

    “这样还不能对企业形成实质性的约束”,林伯强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由于节能空调销售量大,企业往往抱有“很难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因此必须再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当违规成本很高的时候,企业自然会琢磨(骗补)“划不划算”。他提出,节能惠民工程的补贴兑付方式可仿照家电下乡,采用直接补贴。

    用“重典”治三大家电政策骗补行为可谓通用做法,不少人都持类似的观点。本届全国“两会”上,有业内人士就家电下乡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下乡标识卡成了某些厂商的利益卡。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就提议取消家电下乡产品认证。他指出,家电下乡产品凭证随产品装箱的操作由制造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凭证泛滥和利用凭证骗补的可能。

    少一个环节或许就少一个骗补的可能。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撰文提出直接把家电补贴券分到农户手中,政府部门负责筛选出绿色低价的产品,所有农户可以凭券购买这几种产品。

    有企业感叹,产品从出厂直至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很长,转销、分销、还有零售,很难做到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此前就有企业因分销商违规而“连坐”,广东志高空调公关部部长黄通华认为,国家对企业定下要求,企业可以往下一层层签合同进行约束,企业真要监管还是能做到的,重要的是执行。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日本震断全球IT产品供应链 市场U盘价涨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