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农民工当装卸公司党委书记 青岛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纪实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09 19:24:15     新闻报料

 
青岛港领导干部23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一个企业能否留住人,考验的是这个企业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能给员工们带来多少物质收入;一个企业能否留住员工的心,考验的是这个企业的追求和良心,怎样为员工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和愉悦的工作环境;而一个企业能否让员工死心塌地终生为之奉献,则考验的是这个企业的信仰,如何与员工共赢,让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能同时做到上述三点的企业,实则少见。青岛港算其一。

    在青岛港,农民工可以挺直腰板做主人。他们拿着高于白领的工资,定期上培训班,不少已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在青岛港,研究生、博士有广阔的发挥余地,即使是初出校门的年轻人,也一样被信任委以重任;在青岛港,领导就是职工,23年来,机关干部必须到码头一线“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的传统从未间断过。

    同工同酬,相互尊重,以家人相待,这不就是现代社会急需构建的和谐劳动关系吗?

    农民工当上党委书记

    在青岛港,40多岁的农民工徐万年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榜样。他16岁离开家四处飘泊打工,苦吃的不少,钱却没赚到,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上。因扶贫项目,徐万年1990年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装卸工。只要肯干,就有钱拿,就能得到肯定,是徐万年对青岛港的第一印象。

    他凭着肯吃苦肯下力的"拼命三郎"性格,慢慢在公司干出一些名堂。但因为没读过什么书,徐万年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技术水平都跟不上的港口的发展。在领导的鼓舞下,他又重新拿起书本学习,参加了青岛港第一批纹车手培训班,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他信心倍增,积极参加各种港口培训。2009年,他又被安排参加了3个月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带着高工资,跟随大学著名教授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业务管理等知识。

    在采访中,徐万年告诉记者,“父母没有能力让我完成学业,可青岛港却让我这个初中生圆了大学梦,我有什么理由不拼命工作,报答这份恩情?”

    凭着出色的表现,2007年,徐万年被任命为西港公司生产副经理,现在成为了与央企合作的大装卸公司的党委书记。

    从一文不名的农民工到公司的党委书记,除了徐万年个人的努力和机遇,最离不开青岛港为培养员工成才打下的坚实基础。公平的环境和丰富的技术培训,是这一切的保障。

    徐万年在青岛港并非“个例”。每一名普通的农民工都暗暗在心里把他当做奋斗目标。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成为第二第三个“徐万年”。

    安立强是青岛港物流公司一名农民工叉车司机,80后生人。他曾经也没黑没白的给个体老板打工,赚不到钱不说,还经常被谩骂指责,没有基本的人格尊严。来到青岛港后,他凭着自己的肯干肯学,被评为青岛市物流行业的技术能手,被评为突出贡献人才,青岛港总裁常德传亲自将16000元的大红包发给他。

    如今,他每月都有4000多元的工资,与那些当年和自己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比起来,他说自己简直是在“天堂”。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青岛港用人有“五不唯”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农民工中已有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一人担任了公司党委书记。在59岁快退休的年龄,仍然可以提拔当处级领导。

    浙大博士对青岛港“情有独钟”

    庄开宇是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博士毕业,当初为何放弃那么多高薪外企职位选择青岛港呢?

    庄开宇告诉记者,他是2002年博士毕业的,那时港口码头给人的感觉还是出力气的地方,不需要博士。他毕业找工作期间,随便投了一份简历给青岛港,根本没报什么希望。结果没想到,简历寄出三天后,青岛港仅用了三天就与他取得了联系,是反映最快的企业。在沟通的过程中,青岛港是唯一一个不对他提要求,专门询问他有什么要求和困难的。在初步达成意向后,青岛港每隔几天就一个电话,关心他的学业进程,询问何时能启程,已然把他当作了自家人。来到青岛后,领导第一时间带他去看港口免费提供的住房,询问是否满意。这些做法与庄开宇想像中的国有企业绝对是大相径庭,也正是青岛港这种对人才真诚的尊重和强烈吸纳人才的愿望深深地吸引了他。

    正式开始工作后,庄天宇才发现自己对港口根本不了解,连集装箱都见过长什么样。虽然如此,青岛港却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在他刚上任不久,情况基本熟悉后,领导立刻把一个大项目交给他负责。庄天宇说,那种信任让他非常感动。博士毕业后,最怕的就是去了单位被晾起来,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他说,自己在青岛港最大的收货就是,自己的价值能被充分的挖掘并发挥出来。

    如今,庄开宇是青岛港新闻中心的副主任。先后承担了信息集成、电子数据交换、网上银行等十几项港口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研究及实施工作,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他说,自己非常感谢青岛港,给了他这么大一个舞台,让他可以自由发挥。

    23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在青岛港,领导与职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岗位不同。为了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青岛港已连续23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989年5月30日,青岛港正式出台机关干部定期参加劳动调研。劳动调研期间,青岛港集团主席、总裁常德传带领20多个处室的近200名机关干部到各个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职工一起参加劳动。劳动中,领导干部就是一名普通的装卸工,和一线职工们一起搬、扛、抬,和他们一样一身汗、一身土,根本分不出哪个是领导,哪个是装卸工。领导们一个班次干下来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依然要坚持干。

    领导干部们在和职工们一起劳动过程中,都会留意和询问一线职工们的工作状况和具体要求。领导干部通过零距离体验装卸工人的甘苦,详细掌握装卸工人的收入、住房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制定一些改善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23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劳动调研,加深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理解,一线职工对领导们愿意与之同甘共苦的做法非常欢迎,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青岛港并不是一句口号,它实实在在落实在每一件小事、每一名员工身上。企业并不仅仅是企业,它也可以是家;职工并不仅仅是职工,也可以是家人。(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_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重庆路高架将开工 周边道路疏通规划公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