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大代表金志国:提升幸福指数企业不能当看客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09 09:17:38     新闻报料

    “环境福利”青啤先行

    工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的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若喝不上干净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幸福又从何谈起呢?

    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绿色GDP。很多企业也自觉走上了循环经济的道路,争当“绿色达人”。以青岛啤酒为例,持续为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是青岛啤酒可持续发展战略里的核心内容。“管好一瓶啤酒的碳足迹和水足迹”是青岛啤酒公司的长期坚持,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业内率先搭建了适合低碳时代发展的“低碳运营模式”,带动上下产业链齐行动,成为低碳经济的领跑者。

    而身为青啤公司董事长的金志国,在连续两届人大代表的任职期间,多次提出《关于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的议案》,引起其他代表和立法机关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时,金志国作为议案领衔代表列席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并在审议中作了重点发言,对《循环经济法》出台付出了大量心力。

     让员工幸福的成长样本

    国家一直在强调,发展的目的是增进国民的福祉,强调“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公司是员工安身立命的依托,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是事业成功和自我实现的舞台。对员工负责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要素。近年来,恶意裁员、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也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富士康“12连跳”的恶性事件。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社会的大考题。通过做大“企业”把“人”做大,通过做大“人”把“企业”做大,是青岛啤酒100多年来的一贯追求。

    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寒冬中,青岛啤酒不仅坚持“不减人、不减薪”,同时还出台新的政策,继续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2009年职工薪酬较2008年增长13.64%;另外,青岛啤酒还推出了“金麦穗”特别分享计划,通过建立公司一体化的价值创造与分享机制,让员工充分参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分享。

    如何给员工幸福?金志国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有用的是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交给员工,打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孙丽红刚来青啤时,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在一次青啤面向全体员工的公开竞聘中,她脱颖而出,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在法律事务总部部长竞聘中胜出,成为当时企业最年轻的部长,那年她才27岁。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能让员工在一个企业找到归属感,也能激发他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青岛啤酒多次荣获“中国最佳雇主企业”称号。

    让公众幸福的快乐故事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保障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青岛啤酒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关注社区和公众的需要,真诚奉献,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这几年,青岛啤酒公司不但晋升世界啤酒前六强,在践行社会责任比如抗震救灾、扶持教育、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七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

    四川汶川地震,青岛啤酒捐款1300多万元,全面启动了对地震灾区儿童的“心理援助”计划;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青啤公司第一时间捐款200万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对灾区重建的支援;通过创建 “青岛啤酒QSL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在上海、吉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等地进行了募捐和捐赠。目前,基金已募集到近4200多万元的善款,为200所希望小学提供了体育器材和设施。青岛啤酒用“快乐篮球支教”等新的方式对“希望工程”进行支持;另外,青岛啤酒还针对四川地震灾区儿童展开了“心理援助”计划;为百姓“安居工程”和残疾人“托养工程”捐助资金、设立了奖学基金帮助莘莘学子等等,把爱心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

    近年来,青岛啤酒一直着力构建“和谐价值链”,带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共成长。比如青啤帮助酒花供货商改善烘焙技术,与供应酒瓶的企业共同技术攻关,与易拉罐生产企业联合试验,同时,还手把手的指导经销商如何经营管理。以和谐共生为感情纽带,实现双赢多赢。

    仁心厚爱不因成功而泯,反而更加炽盛执着,青啤这种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心髓的坚定信念,正是身为“企业公民”最可贵的品质。

    翻开青岛啤酒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有公司高管、有基层员工、有供应商、有经销商、有啤酒爱好者、有灾区的孩子、有受捐助的学生、有公司赠送奥运门票的普通人家……快乐——公司为社会奉献的这一核心产品,在一张张笑脸上传递。

    金志国认为,“为生活创造快乐”是青岛啤酒的使命,全体青岛啤酒人要以阳光的心态,用创造性的方法使企业发展壮大,对利益相关方和生活的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企业基层尽责,让幸福真正可见可摸可感

    2008年,作为极少数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青啤董事长金志国曾写下这样的卷首语,“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不能立足于索取,而是要负责任地推动商业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更有责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成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关键参与方和贡献者。”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经济单位;企业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不是雇主借以挣钱的机器。企业的目的不是利润,企业的目的存在于外部,存在于社会责任之中。

    如何让幸福落地,让看不见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以金志国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给出了让幸福落地的最给力注脚。那就是——提升民众幸福感,不单单是政府的一项考核指标,而是全社会的一项大工程,企业绝不能袖手旁观。提升幸福指数,企业不能只当看客!(记者 张以波)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民生追访 四方区今年配建经济适用住房1361套